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家具行业将加大海外并购,促进品牌整合。美克股份海外并购究竟是福是祸?文章将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这个角度来研究美克国际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美克股份通过这次的品牌并购,将能在国内外市场上扩大销售,增加竞争力,但同时关克股份海外并购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2.
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中国民族品牌在国内山寨产品和跨国并购浪潮中危机重重。我国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内山寨和跨国并购的对策研究与宣传,强化对民族品牌的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的,品牌整合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视角,分析了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的特征和机制,依据品牌整合目标构建了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推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并购手段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中国企业推进经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但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品牌如何扩张,是多品牌运作还是维续单一品牌?如何实施有效的品牌延伸?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这些对于企业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实现经营资产、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扩张,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财务与会计》2006,(6):1-1
企业并购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也是一个复杂的战略决策过程。当两家公司走上合并之路时.一定有坠入爱河的感觉.开始都充满了祝福和鲜花.但真正“相爱到永远”的却是屈指可数。在并购市场上.成功的案例有.但不多。20世纪90年代美国掀起并购浪潮并波及世界各地.10多年来的并购热潮,创造了好些并购的神话.比如:国外的安然、世通、时代华纳,国内的德隆、科龙等。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过境迁,这些神话如同一个个泡沫相继破灭.或因财务问题破产.或是不得不再次重组。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有企业并购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品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宝洁公司并购吉列公司的并购案例。运用品牌互补性原理分析了并购动因,基于品牌整合视角论述了并购过程,利用财务指标和品牌经济学中的品牌效用度指标评价了并购对品牌的提升作用,最后提出了可运用品牌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并购案例特征,为企业并购理论提供了新的案例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7.
贺大卓 《英才》2008,(11):92-93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能依靠自己在夹缝中求生存.通过合资、合作、重组、并购等手段,谋求在未来的汽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7,(12):105-106
文化与诚信: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对于中国而言.企业国际化是条崎岖的商道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企业历经了四次国际化浪潮,从最早的对外承揽工程,输出劳务,到最新的国际并购、资本重组,其模式有品牌共享。农村包围城市、资源互补等等.很难说有哪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与国外伙伴.客户的文化融合和信任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敏  王春丽 《审计月刊》2005,(11):43-44
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发生在并购重组的策划筹备阶段.一个理性的并购行为首先要确定并购战略.其次是选择目标公司,然后再确定并购方式进行融资和财务规划.这样才能进入一般操作程序。公司在实施并购策略前,需根据公司行业状况、发展阶段、资产负债情况、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多方面进行并购需求分析、确定并购目标的框架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下一个任务:品牌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业在风行品牌并购,化妆品业也在风行品牌并购……整个中国的竞争性行业都在面临重新洗牌的;中击。但真正决定成败的,恰恰是风风火火并购后的“静悄悄”:品牌整合。  相似文献   

11.
并购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最佳模式之一。在我国.并购活动始于1984年。而1996年以后,则以70%的年均综合增长率增加着.从1998年至2001年.我国并购案发生了1713起.金额达到125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我国企业已步入了一个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发展的新时代。并购,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资产(含股票)所有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跨国并购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中外管理》2005,(11):38-39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多从出口起步,而后是海外新建企业,最后才是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今后将主要围绕资源和品牌展开。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生正逢时,这将是一个战略阶段行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为了让BenQ品牌迈上全新的发展平台,明基上演蛇吞象的“大片”.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这一并购案,明基不仅未花一毛钱,还得到西门子的2.5亿欧元嫁妆。市场为明基掌门人李煜耀过人的胆识与谈判能力大开眼的同时,也以乐观其成的心态期待BenQ能为亚洲品牌写下新的史诗。冉冉上升的BenQ与百年老店西门子携手所能产生的“1+1〉2”的效应,让人们有理由看好这次并购。很多人也拿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索尼与爱立信合并手机业务的案例,来与这次明基的购并做比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富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并购后的品牌整合工作对并购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品牌间的文化差异、品牌的形象与个性、品牌定位、受众群体构成、产品的相关程度以及并购后的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制约着并购企业的品牌整合。针对此,可以采取品牌保护策略和品牌替换策略予以整合。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富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并购后的品牌整合工作对并购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品牌间的文化差异、品牌的形象与个性、品牌定位、受众群体构成、产品的相关程度以及并购后的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制约着并购企业的品牌整合。针对此,可以采取品牌保护策略和品牌替换策略予以整合。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对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红 《物流科技》2009,32(8):57-60
我国物流产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远远落后于对外资的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产业的政策的非对称性.为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大规模并购抢占了先机。凭借这些优势,外资物流企业开始了以民营物流企业为主要并购对象、以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为主要方式、流企业融资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市场扩张提供便利的同时.以全球战略为主要并购战略的大规模并购。外资并购为民营物也使民营物流企业的品牌保护和生存空间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警惕并购 价值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价值流失,从大河到小溪 一次次的并购浪潮是经济发展中最为动人心魄的“风景”.并购有很强的跨越性、革命性色彩.朝夕之间就可能改变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TCL收购欧洲企业、联想收购美国企业.不就是希望借此来跻身国际化企业行列吗?而发生在一个行业中的一连串并购.甚至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陆跃臣 《活力》2013,(1):31-31
目前,以中国安防行业现状来看,国内大多数安防企业都比较倾向于采取单一品牌战略。像海康威视、大华、天地伟业、亚安等一批在中国安防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企业,纷纷选择单一品牌战略,为做大、做强、做精而努力着。但是,安防行业里也不乏拥有多种品牌的大企业。像行业龙头企业CSST.通过并购的形式.集聚了中国安防行业里一批中坚力量.并一直延续这些企业的品牌,也获得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旭华 《人力资源》2005,(11):18-19
并购失败的主因 自19世纪束到现在.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则愈演愈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购浪潮虽然此伏彼起,但是成功率却很低中国公司的失败率更高,在50%-80%之间.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只有迅速建立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以品牌为核心和纽带,日益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机制,在企业并购中,品牌运营已成为企业购并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品牌整合对并购目标能否成功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品牌资源如何处置和整合,发挥优势品牌的最大效用,已成为企业并购中的一个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企业在做出品牌整合方案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及选择条件,从而探索性地提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品牌资源整合策略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