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关于市民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存在简单化、笼统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尚缺乏从改革全局视野和实践操作层面针对市民化改革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市民化改革进行了研究:一是在改革全局中定位市民化改革;二是从过程视角认知市民化本质;三是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市民化路径选择;四是基于渐进路径的市民化成本再认知.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为市民化改革廓清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对话语境,为更深入的市民化政策实践和理论思辨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倩倩 《经济师》2013,(1):120-121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从大学生公民教育进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改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构筑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平台等方面重新构建,使其成为具备良好公民道德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部以转轨国家实践尤其是中国实践为背景,探讨经济转轨研究方法论的专著。本书立意,是在更一般意义上探讨经济转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即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这样一种努力。具体地说,定位在两个侧面展开的线索上:一条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理解和理论创新,针对中国式转轨的源流分析;另一条是,基于与中国经济转轨同时的全球经济转轨的总体实践材料,从西方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构建理解框架。关于本书以“契合”与“悖谬”的思辨方式,引出论题与论题展开,也是在进行这种思辨时,作者的整个思维世界处在…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社会必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其中,公民权利与公共义务、公民权力与公共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精神构成了公民意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党员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对当前部分党员所存在的“优越身份感”、“获利工具感觉”、“虚无头衔感”等错误的思想意识进行改造,提高党员素质。因此,应发挥课堂在党员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完善相关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党员公民意识,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5.
反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公民行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良性组织公民行为有利于提升员工敬业度和培养组织信任氛围,其形成机理根源于对员工的思想教育.结合思想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知识,笔者从实施伦理和道德驱动、加强政治意识教育、重视心理激励和尝试无意识教育等4个方面提出了形成良性组织公民行为的若干员工管理对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深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牛晓刚 《经济师》2012,(6):32-33
公民参与在公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建立和健全公民社会,形成完善的公民参与文化和公民人格,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文章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系列诸如政治社会化程度不高、沟通渠道不畅、教育程度偏低等影响公民参与的问题,并从公民文化和社会团体等途径去寻求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种理论教育,但它的价值却体现为一种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它的实践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时效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将其渗透在到社会生活中去,以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一书的作者约翰·托马斯教授通过对公民参与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予以分析,对该领域各时期的公民参与理论进行总结和反思,继而在本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明确的公民参与的操作指南,从而在书中构建了一个有关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正如副标题所言,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实质上是为公共管理者所提供的一种新技能和新策略,本书也为公共管理学者提供了一种研究公民参与方法和过程的有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加强公民意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培养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通过法律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也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本文分别从生存权理论、发展权理论、正义理论和服务行政理论论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宪政理论基础,以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转换的艺术;文学翻译是对原著的介绍和再创作,甚至是创作。本科阶段开设《文学翻译》课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其扎实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梳理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为《文学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涂红伟 《生产力研究》2011,(4):11-13,16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组织中,不在正式的合约规定之内,也不在奖罚的范围之内,员工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在整体上有利于组织功效发挥的一种行为。当前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借助于以利益交换为动机的社会交换理论,而忽视了该行为产生的非利益动机。文章在回顾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成果和暗示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受暗示性双因素理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借助于暗示理论,构建了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暗示模型。最后,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典型教育研究面临着新机遇.为启发典型教育研究,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借鉴5W传播模式研究的理论成果,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七要素理论,从典型教育的过程展开分析,探究新形势下典型教育实践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书架     
《时代经贸》2010,(6):53-53
通过知识与技能获得解放 本书从哲学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人力资源篇中,在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理论支撑、实践模式,开发方法等进行了充满思辨、逻辑严密的论述,并最终揭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是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发展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随着政府主动积极地构建各种制度化的公民参政与政府反馈机制,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公共领域形态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目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与现实政治过程有较强的互动性,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论考察,揭示这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实践过程与内在逻辑,不仅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寻求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总体上来看,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思路和途径的研究大多还是在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探讨问题,缺少对价值观形成规律的具体研究,不足以用来指导实践操作。这是制约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从15世纪末期开始,美国的道德教育先后经历了古典宗教道德教育、传统的公民品格教育、顺应现代社会转型的现代道德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的复归与超越等几个阶段。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美国都积累了构建道德价值观的丰富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推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现实途径和操作性方法,有某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是情境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有研究存在未能契合中国企业实践和根植中国文化土壤等问题。为厘清该问题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阐述当代制度特性和传统文化特性两类情境化动因,并梳理了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与实施效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应重视对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结构的研究,加强案例研究和历时性的纵向演化分析方法,采取主位研究立场,发掘和建构更具本土契合性和实践效力的组织公民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礼仪教育是公民整体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亲情与友情关系、 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从社区的角度开展公民礼仪教育是提升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通过公民礼仪教育的基础要素,探索社区公民礼仪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公民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胡水 《经济师》2014,(2):63-64,67
面对日益突出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教育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目前,在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致的梳理,并就此提出生态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对于从整体上提升高校生态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生态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就这些方面内容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一定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