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性首先,从当前我省情况看,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对工业化的进程和质量至关重要。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史看,工业化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起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劳动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给工业化以相应的支撑,同时工业化的成果对农业起反哺作用;到信息化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转向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农业自身成了被扶持受…  相似文献   

2.
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咏梅  金英 《北方经济》2006,(11):44-45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劳动力大部分在农业中就业,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转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3.
蔡文著 《改革》2012,(1):86-92
"以工补农"不能单纯地从同情"三农"态度出发研究"单向的以工补农",而应从深入剖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和农业互动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双向的以工补农"机制。从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互动机制中寻找到一个"以工补农"机制的新视角,通过构建基于工业化的"农业剩余转化"模型,重点分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剩余转化和农业深化发展动态关系的"以工补农"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根据工农关系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农互动关系调节方法,即不同的"以工补农"策略,促进工业和农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伍江 《新疆财经》2005,(1):30-33
本文综述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地位的理论演进,总结出经济学家对农业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到积极的过程:从认为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被动和辅助的转变成农业对国家工业化有积极的和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普遍存在的农业落后对工业化的牵制与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南芳  王玥 《辽宁经济》2014,(12):58-59
日本成功地走了一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保障。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应在政策的引导下,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建设,加强涉及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13,(11):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化同步”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一、协调工业化:农业现代转型的必要条件1.片面工业化和协调工业化的区分在中国农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工业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而正确认识工业化对农业发展作用的前提,是必须对两种不同的工业化作出区分。依据工业部门扩张对农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可以把工业化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片面工业化片面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工业部门主要是制造业部门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优先增长部门。第二,工业化概念是狭义的,制造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密集的重工业部门的扩张成为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例的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的上升.工业化实际就是减少农业份额,提升工业份额,进而提升服务业份额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服务业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特征及转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逆工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逆工业化,表现是农业劳动力构成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降低,反而是工业劳动力构成下降,而从工业中转移出的劳动力不是流向服务业,而是倒流回农业中去;二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工业化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三是工业内部仍然按照重重-轻轻的轨迹发展,重工业内部结构没有改变,仍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四是服务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针对东北的这种逆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本文认为不能就单个产业内部谈调整,而是应该将三次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总体上的转型,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一个显著区别 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协 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任务,不是孤立地 推进,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新型工 业化道路的本质,是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既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 势,又要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种 种弊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  相似文献   

12.
<正> 发展经济学的大部分理论都在于论证一个重要的命题: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必然选择。然而,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在许多方面自然不同于已经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这也不能不影响到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某些经典理论。第一,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条件上,马克思认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恰恰不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极端低下的产物。第二,在工业化路线上,马克思认为,只有当农业充分发展,“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全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在有关文件中已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讨论了十多年的信息化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了。但仔细一想,又似乎并非如此,对于这句话,似乎还可以有各种理解。   个人所见,认为这句话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内涵;二是为什么要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三是从另一方面看,工业化又对信息化起什么作用。   背景应该是我国还处于工业化时期,“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工业现代化。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本身就包括农业工业化,以及用强大的工业装备农业。国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郭剑雄工业与农业的相互关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农业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学者苏布拉塔·加塔克和肯·英格森特依据库兹涅茨等人的论述所概括的“四大贡献”已成为经典分析。但对于工业化在农业发展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满足破解“三农”问题的需要,两者应和谐一致。农业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和归宿。新型工业化要新在为“三农”问题服务上,即:新在资源节约上,少占农田,多招民工;新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上;  相似文献   

17.
农业工业化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方面,是传统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农业转型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性战略举措。农业工业化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农业与城市工业联系更为紧密,推进产业集聚,实现农村城市化。广大的老少边穷地区,长期受制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缓慢,因此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农业工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握两个普遍趋向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总书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农业现代化在长期中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工业化进程,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作用并不明显,农工分裂。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初始阶段,大多是"农业支持工业".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时,就需要进行工业化的战略转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