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玲 《经济问题》2005,(11):31-32
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探讨性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是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区域协调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和重心分解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化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是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后中国区域经济重心走向均衡化。在驱动机制上,2003年之后政府干预的作用趋于减弱,人力资本成为驱动经济重心向中西部漂移的新力量。在演化力度与演化次序上,固定资产投资、GDP、进出口总额和消费重心构成了雁阵漂移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动态》2007,(7):0002-F000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将对加快中国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促进中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和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定2007年在中国著名的壶口瀑布和洪洞县大槐树的故乡山西临汾市举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创新论坛”。  相似文献   

4.
《财经科学》2007,(5):F0002-F0002
2007年4月1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四川区域经济学会、四川省社科联、西南财大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圆融厅举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原四川大学副校长杜肯堂教授,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王均,西南财大副校长丁任重教授等出席会议。省内有关科研机构及高校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25∽27日,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嘉兴学院共同主办,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嘉兴学院经济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60多篇论文,这次会议研讨的重点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集群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85—2002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同归分析,测算了中小企业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7.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以双边FTA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激增,成为全世界各国谋求对外经贸合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从中国参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参与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继而讨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参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应当采取的对策,以及如何利用这一趋势对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RCEP作为全球现有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自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其经济效应备受关注。一年来,RCEP区域整体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经济增长红利初步释放,助力区域经贸合作,成为多重危机下带动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的新力量。中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RCEP落地实施,RCEP为中国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RCEP成员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对拉动RCEP区域贸易投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客观而言,RCEP生效实施仅一年多,对区域贸易投资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对此需客观评估和看待。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成员国应高质量实施RCEP,共同打造开放的、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网络,推动RCEP升级和扩容,促进RCEP与CPTPP的相互衔接,进一步激发RCEP的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18-21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宁波工程学院在宁波召开了“全国港口物流与区域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年会”。这次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论文60多篇。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形势下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推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也波及整个世界,对世界经济总体格局及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在新形势下,各国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减少金融、贸易投资等风险,都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一种战略任务放在愈益重要的地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还不高。本文在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新世纪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成效与进程目前,中国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一、具有一定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各城市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数字经济与要素流动的交互影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此后,文章借助于包容性增长框架,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强化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数字经济的这种调节效应主要与资本的迁入以及技术的扩散有关,通过劳动力迁移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尚不明显。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异质性表现来看,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创新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偏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驱动,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畅通要素流动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8—2016年的年度增加值数据,本文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两个层面解析对比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在区域差异、空间自相关特性以及区域空间关联上均有所体现。本文发现中国实体经济的空间特征与总体经济空间特征较为相似,而虚拟经济则不然。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多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而对虚拟经济区域均衡发展的关注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对于实体经济,我国虚拟经济存在区域差异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水平较低以及空间关联结构异化等诸多空间异质性问题。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考虑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空间异质性,降低两类经济的空间错配程度,有利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更为稳健的空间布局,也符合“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区域协调发展总要求以及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杨欣 《时代经贸》2007,(1Z):67-68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王伟东 《经济论坛》2005,(15):19-22
泛珠三角、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中国的这三驾区域经济合作的“马车”日益显示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作用,也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包括粤、桂、琼、滇、贵、川、湘、赣、闽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又称为“大华南地区”或“南中国”经济区域,是中国区域合作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背后,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持续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焦点问题。因而,要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涉及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和相应的动力机制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资本形成、配置、产出效率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制。因此,在中国经济区域化特征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运用金融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层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模式与金融特点,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基本现实,理清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脉络关系与政策含义,无疑对寻找缩小区域差距的金融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背景,对中国区域协同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研究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共同主办的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6-18日在重庆工商大学隆重召开。参会代表就西部大开发、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2000—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区域及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其影响在下降,区域贸易结构变动分别对2000年和2007年中国GDP贡献了约8个和1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利,却放缓对中部经济的影响;区域贸易结构变动在2000年和2007年对农业、采掘业、重工业、服务业的影响保持一致,两者同时变动则加大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贸易结构及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各地区各产业部门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