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英祝 《经济纵横》2000,(11):13-15
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危机阴影 ,东南亚各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正趋于恢复和正常发展 ,但存在很多困难或隐忧。我国应根据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 ,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易瓯 《资本市场》2002,(10):73-75
<正> 进入2002年,在中国金融行业和外贸行业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动向,这就是银行和外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明显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外贸出口不断扩大。携手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1998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银贸双方加强密切合作,对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我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由于亚洲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危机,恢复增长,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稳定和改善。其次,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人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转轨国家也深受其害。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转轨国家纷纷实施经济刺激计划,采取多种措施稳定金融业,扶持实体经济,大力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收到了实效。这些重要的举措也为转轨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恢复经济增长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和俄罗斯等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今后一个时期转轨国家恢复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经济形势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企业仍受到不小的影响,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获得发展成为了各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经济形势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企业仍受到不小的影响,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获得发展成为了各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因为许多企业破产和金融机构倒闭 ,韩国经济陷入了困境。为化解金融危机 ,韩国政府实施了金融结构调整及建立 KAMCO进行不良资产处理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韩国迅速克服了金融危机 ,恢复了经济。韩国的经验对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发生了金融危机,区域性的金融危机伴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波及到全世界,其负面影响甚深。因此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已成为“跨世纪的经济难题”。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金融风险隐患并未彻底根除,因而从财政的角  相似文献   

8.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端于1997年7月2日,投机资本冲击泰国固定汇率,很快转移到东盟、香港,到年底诱发了韩国和日本的金融危机。亚洲各国货币平均贬值了50%左右。泰国、印尼和韩国接受了 IMF 的援助和管理。亚洲各国的经济,除去中国大陆和台湾外,在1998年全部进入负增长,估计短期内难以恢复。印尼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发生了严重的排华事件,国内经济短期难以恢复,并将拖累整个东盟。只有中国的三个部分保持了稳定:香港以高利率和经济萧条的代价,保持了联系汇率的稳定;台湾自九十年代以来与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加速进行经济整合,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又及时将台币贬值,因而受金融危机打击较轻;而中国大陆,则由于提前5年主动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来很多人关注的核心关键词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产业发展萧条,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于是不少国家出台了带有浓厚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措施,这不仅无助于本国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全球经济恢复。本文在论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扣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揭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区域发展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本达  黄润 《经济地理》1999,19(4):61-63,94
本文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角度探讨了其金融危机的必然性。认为始于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并不是简单的金融信用危机,而是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外贸”和“外资”,为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爆发金融危机隐患之一;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结构发展失衡,产业结构未能适时升级和转换,为其经济发展不稳定和日后爆发金融危机隐患之二;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动摇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基础,是其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当代西方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多的转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其金融危机理论来寻找解决方法。由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美国金融危机,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下普遍适用的理论。而其理论对于独立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分析.正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金融过剩”、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资产的高速扩张是当今金融发展的趋势,其过快发展必然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效可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创造出的特殊窗口时期,人民币加快了国际化进程.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以及欧美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从国家战略视角看,推动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顶层设计,怎样有效可持续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值得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西部拥有众多口岸的重要省份,新疆进出口贸易也遭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其影响具有滞后性,其起效时间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对新疆外贸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方面,但总体影响不大,新疆具有快速恢复金融危机前外贸水平的实力.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危机对新疆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新疆外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中新疆财税政策的调控路线.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9月下旬开始,全球经济开始显示出脆弱的复苏,本文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自身调整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在享受到经济的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带来风险的波及。因此,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我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全面蔓延,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和经济区域,甘肃经济也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中击。面对金融危机,首先要保持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主导作用,甘肃经济发展的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和路径。甘肃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挑战与机遇并存,甘肃省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快甘肃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甘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的不断加剧,特别是本轮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影响,使得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受到多方面的冲击。文章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模型,提出了恢复和优化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美国及全球付出沉重代价,其影响仍将继续,至于能否使美国经历大萧条式的衰退,这取决于人们的信心、救援措施的效应及实体经济的发展等。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短期内主要是稳定发展经济,主要在扩大内需方面下工夫,应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的金融政策和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内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推进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更加迫切.本文依据现阶段中部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实际,结合近年来金融危机带来的区域影响,分析中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提出其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