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基总理指出目前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费大于税。中央决定,今年对庞大的政府收费将有大的动作。于是,关于如何处理费与税之间关系的讨论逐渐多起来。其实,政府收费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这几年收费规模不断扩大,以致于喧宾夺主才如此格外引人注目。但是.问题引人注目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比如,议论较多的费改税问题似乎举国一致,可费改税究竟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费改税的“度”怎么把握?“费改税”会不会像10多年前的“利改税”那样中途夭折,再走回头路?这些问题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一、…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公路投融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朝晖 《经济师》2009,(3):52-53
文章通过回顾“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公路投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借鉴国外公路投融资发展状况。同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路建设发展阶段,并基于公路准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认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公路投融资主要模式,但该模式最终应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投资建设公路模式的重要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章奇  刘明兴  单伟 《经济研究》2004,39(6):59-68
自 1 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 ,实现村一级的民主 (自治 )已经成为法律约束。但是 ,对中央政府来说 ,它需要地方基层政府来执行自己所下达的各项管制任务 ,却又不提供资金 ,这样地方基层政府有理由自行收费以弥补成本。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 ,地方基层政府收取的费用 ,可能会大大超过实施中央政府管制政策所要求的水平。如果完全实现村级民主自治 ,地方基层政府搭车收费的行为会导致很高的成本 ,这样 ,地方基层政府很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支持甚至抵制村级民主自治。中央政府为使地方基层政府完成管制任务 ,也可能默许地方基层政府的“反”民主行为 ,从而出现所谓的“法律软约束”问题。我们的假说也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财经文摘》2010,(2):42-43
“钉子户”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其名称由来就与拆迁有关,在现实中也被某些官员运用得出神入化。为了拆迁,地方官员有时不惜动用暴力手段。这些官员们之所以“无所畏惧”,关键在于他们遇到的是“钉子户”,因此其拔钉、砸钉之举,就显得理直气壮。国外的“钉子户”是什么样子的呢?政府又是如何拔“钉子”的呢?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收费的性质政府收费行为的存在有其历史根源,我们并不能将所有的收费行为都作为“乱收费”,都强调取消、清理或“费改税”。因此,资改税也不是要求将所有的收费项目都可以改为税收形式。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使用”资改税”一词强调我国对收费行为的改革存在一定的偏差。与“费改税”提法相比,“清资立税”或“税费归类”的提法更加妥当一些。“清资立税”强调的是要按照政府行为及我国财政收入的形成要求,对我国目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收费项目进行适当归并,通过立法方式,确定适当的税种、税率和其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收入方面是非常不均衡的,这已成为地方财政运行的严重问题。采取减少地方政府事权同时增加其财权的对策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在我国,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事权下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安排又缺乏地方主体税种;收费制度面临改革,收入空间将逐步萎缩。因此,通过加强纵向转移支付来弥补地方预算的不足便成为一种必要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地方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规模,纷纷制定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向企业伸出各式“橄榄枝”,以吸引投资。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优惠条款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一方少交了相关税费得了利,必然有另一方补交了这些税费受到了损失。而这些损失,往往由引资地区的地方财政埋单了。本来地方财政应为招商引资最大的受益者,却一时间成了“维护”企业利益的冤大头、一些所谓优惠政策的受害者。如“三零政策”(零地价、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中的“零地价收费”,地方政府无偿向企业提供土地后,要对失地农民按月发放失地补偿金。“零收费”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与地方科技合作的一种成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市石龙镇以“石龙科技基金”为纽带,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间探索了一条“官、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密切了高校和地方的联系,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一种高校与地方科技合作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9.
价格收费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今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在反垄断调查上“突然”发力,查处多家企业价格垄断案件,开出一系列罚单,遏制了价格疯涨,还利益于人民,可谓大快人心。反垄断调查为什么今年事情这么多?在查处过程中如何取证?难点在哪?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经济》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自2000年实施以来一直悄无声息。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8月29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猛烈痛斥8省市助学贷款5年来毫无作为,一时引爆了社会各界民众的注意,也勾起了他们历年积聚的酸甜苦辣。各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眨眼之间激起了人民对助学贷款缺陷的反思,对高收费、乱收费的追问,以及对25年教育改革的检视。中国内地的教育改革源于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旨在扩大高校的自主权;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意欲惠泽全体国民。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全面变革渐渐推进。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共建、合作、合并.划转”,高校合并之风遍及内陆各省。1998年,6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触动了某些经济学家的心思。海归派执笔起草的高校扩招报告,意图凭借大学扩招,拉动内需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众所周知,高校收费制度始于1989年,恰恰顺延了1988年以来的第一波通货膨胀浪潮,民间时见怨言;而1999年收费大幅上扬至今,高校的收费愈演愈烈,无法遏止;尽管教育部在2000年确定了年收费3500元的高校收费标准,但执行屡屡不力,招致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公共财政要求如何规范政府收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政府收费机制,是政府收费规范化的方向(一)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政府规范化收费机制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尽快与国际通行的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也反映在政府收入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上。收费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应遵循“服务—收费”…  相似文献   

12.
曲晟 《经济改革》2010,(1):71-71
在贵州省安顺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警察枪击案”本该尘埃落定了,可是就像在史上曾经出现的类似事件样,总是有不同版本的“真相”在流传,比如是民警威胁死者,还是死者暴力袭警?是制服死者之后开的枪,还是被逼无奈才自卫反击?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安顺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明显忽略目击者的描述,是不是存在着偏听偏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14日凌晨,新疆首次迎来“和谐号”动车试运行,兰新二线联通的高铁时代真的近了。高铁意味着什么?也许,对于乘客而言,这是一条以更快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的钢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场谋求发展的关键战役;对于一线工人而言,这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工作经历;对于地方百姓而言,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迁移,亦苦亦甜……  相似文献   

14.
跨行取款、跨行转账、银行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提前还贷违约费、开卡工本费、无卡存款手续费、信用卡年费、异地存取手续费再到跨行查询收费……虽然几元、几角钱并不多,但银行收费项目增长之快、数目之多,更多的是引起人们的“焦虑”。怎样在收费与反收费大战中获胜?并账户、分类别,再利用好“小”银行和“电”银行,“四大法宝”招招制胜。  相似文献   

15.
吴云海 《商周刊》2011,(12):83-83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的50%(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为2.7万亿元)。这么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谓进退两难。这时,我们要反问了,建设保障房,真的要牺牲商品房的发展为代价吗?现在看来,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特别是影响着整个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地方经济,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地域经济结构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我国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重点,无疑是“三农”经济,作为“三农”经济的动力源泉,农村信用社当然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梁小青 《时代经贸》2009,(12):18-19
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分析指标要么理论色彩过于浓厚、要么实践运用时易打折扣,并不是以对地方政府债务状况进行真实的风险评估。本文以债务负担率、债务率为例,在指出现行指标不足之处后,提出了“地方财政收入应债率”概念、并界定了其核算口径;然后通过建立在三个市调研基础上的实证分析,论证了这一概念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了一个有待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不仅没有使政府债务问题有所改观,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讨论政府税外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在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中,税、费错位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摆正税、费的位置,规范政府税外收费,需要人们对税与费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一、税与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政府的收费收...  相似文献   

19.
治理环境污染的经济制度安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财产属性,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需要政府的必要调控和干预,政府干预包括有关法规的制定和经济制度的安排。经济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率作用,且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安排与市场机制相沟通的不同制度形式,如“排污收费”,“治污收费”,“开征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等,将环境保护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为一种由政府调控与经济利益机制驱动相结合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20.
国资产权"统一所有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资产权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和中央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入手,对现行国资“国家统一所有,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设想进行利弊对比分析,提出实现“分级所有,分级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