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杰 《新智慧》2006,(11):41-41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以下简称“分部报告准则”)属于列报准则,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不涉及具体业务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部报告作为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有益补充,各国先后都做出了规定。1994年以前,我国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处于完全的自愿披露状态。随着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逐步规范,我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也经历了从元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若干建议。 一、编制依据 我国目前有两个机构规定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证监会和财政部。前者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第二号》(以下简称《准则第二号》)和《财务报告附注指引》,后者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两者所作规定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利于信息报告的规范。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和颁布专门规范分部信息披露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帮助财务报告用户了解企业分部经营活动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准确预测企业经营风险和报酬,有必要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分部划分和确定,分部财务报告的范围、内容、报告期间和披露形式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 二、适用范围 财政部只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部报告,而证...  相似文献   

3.
自1965年英国股票交易所首先对上市公司提出编报分部报告的要求之后,西方各国相继出台了关于披露分部信息的规范:在英国,1967年公司法首次提出揭示分部信息的法定要求,1981年和1985年公司法继续对分部报告作了规定,并于1990年颁布了标准实务说明书、分部报告”(SSAP NO.25);在美国,196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开始要求注册的公司披露行业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颁布第14号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分部报告”(SFAS NO.1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公布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IAS NO.14);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赵宇  何玉润 《新智慧》2007,(2):37-37
分部报告是以企业集团内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分部为单位报告财务信息的文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面规范企业的分部报告实务.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CAS35)。从总体上看,CAS35主要是一个披露准则,对会计确认、计量涉及很少,由于它细化了分部信息的披露规则,理解和执行难度相对其他准则要容易一些,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从实践来看,CAS35仍然存在一些应用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自1965年英国股票交易所首先对上市公司提出编报分部报告的要求之后,西方各国相继出台了关于披露分部信息的规范:在英国,1967年公司法首次提出揭示分部信息的法定要求,1981年和1985年公司法继续对分部报告作了规定,并于1990年颁布了标准实务说明书“分部报告”(SSAPNO.25);在美国,196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开始要求注册的公司披露行业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颁布第14号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分部报告”(SFASNO.1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公布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风险和报酬差异很大,信息使用仅通过企业集团高度聚合的合并报表所披露的信息进行决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分部报告所披露的分部信息。目前,我国分部信息的披露很不规范,应尽早制订分部报告具体会计准则:按产业和地区划分分部;按重要性标准确定对外报告分部;按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确定分部报告形式;按关键性指标确定分部报告应披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博 《新智慧》2006,(7):61-6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简称“新准则”)。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发布关于每股收益计算的会计准则。笔拟将其与《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躇》(以下简称《披露编报规则》)、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新智慧》2006,(9):39-4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披露分部信息。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9.
伍李明  樊敏非 《新智慧》2006,(11):44-45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的,共三章45条。第一章为“总则”,说明新准则制定的目的是规范金融工具的列报,同时明确了准则适用范围。第二章为“金融工具列示”,规定了金融工具确认条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列报。第三章为“金融工具披露”,较为详细地规定了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需要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欧理平 《新智慧》2008,(2):14-15
为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准则”)。在此之前,我国企业没有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单独核算,其确认、计量等都与一般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类似,也没有进行单独的信息披露。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胡海峰 《新智慧》2006,(7):45-46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准则”)规范了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笔主要就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会计核算规定的变化以及执行新准则后对企业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谈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振东 《新智慧》2006,(9):33-33
一、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为规范上市公司对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准确、清晰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收入的概念及确认王如柏一、收入的涵义及比较分析《企业会计准则X号———收入》(以下简称《准则》)对收入作的定义:“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或两者兼有。...  相似文献   

14.
黄忠勇 《新智慧》2005,(4):25-26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简称准则)的颁布为出租人和承租人规定了与租赁有关的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通过对准则的学习和分析,笔对准则中的相关会计处理提出以下一些看法和见解,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传双 《新智慧》2007,(6):35-35
2006年2月,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以下简称“新准则”)为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提供了更为规范的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杨津 《新智慧》2006,(11):43-44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以下简称“新准则”)由四章12条内容组成。第一章总则,阐述了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及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关联方,明确了关联方定义和关联方的判断原则;第三章关联方交易。介绍关联方交易包括的各种类型;第四章披露,主要内容是对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秧秧 《新智慧》2008,(5):34-35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租赁准则”)在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各类型租赁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明显改进,并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然而,在以下几个方面,笔者认为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对规范我国分部信息披露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过于简洁,影响了实际操作性。本文针对我国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布具体的分部报告会计堆则操作指南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分部的确定,分部信息的内容及分部报告准则的适用三个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其他国家有关分部报告准则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分布报告准则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和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财政部在2001年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我国准则”)。其中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已比较接近,但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的第20、22号意见书中的有关规定还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