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重组,不是不要国有经济,而是要去其枝节,壮其主干;不是削减国有资本的绝对量,而是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那些急需发展的领域,那些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业,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的总体思路,国有企业拉开了资产重组的大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3.
靳远文 《现代企业》2005,(8):35-35,39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理论,称为“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要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控制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具体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强调"各类企业都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场     
李荣融: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本刊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国际投资论坛”上说,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他说:一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二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未来可以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三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四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有企业主业集中。(晓虹)…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通过结构调整,退出一般行业,加强重点领域,是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保持国有经济适度的控制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经济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应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着力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控制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流行着一种观点 ,认为国有经济应该只存在于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领域 ,即特殊性、自然垄断性、非盈利性(公益性)的领域。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就是让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首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经济不能局限于市场资源配置失灵的领域 ,而是要广泛得多。《决定》明确规定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自然垄断的行业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以及支柱产业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重要的部署。专家指出,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更多的行业和领域,要有明确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同时,国企改革不应该一刀切,分类进行则是很大进步。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张春晓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非公经济可以进入的就不再是国有经济的哪一个领域或行业,而是除了国家战略限制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设施或者自然资源特殊行业之外,任何国有经济涉足的行业和领域非公经济都可以进入。  相似文献   

9.
姜桂清  游伟平 《企业经济》2002,(12):34-35,52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是"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其中,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新形势,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和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布局过宽,战线太长,大量资产分布在国有经济无需控制和难以发挥优势的行业和领域,而且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经营机制不活,效率低下,亏损面大,因此,实现国有经济从其无需控制和难以发挥优势的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是当前国有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工作重点.这不仅有利于集中财力和精力加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国有经济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控制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盘活大量闲置低效的国有资产,并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让出市场空间.为了实现国有经济从其无需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及时顺利地退出,提高国有企业退出效果,降低退出成本,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卓元日前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当前国企改革要把握住五要点:一是国有经济要准确定位。过去国有经济所涉及的领域过于宽泛,现在要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从而集中力量控制决定国民经济全局的行业和部门。二是要实施好大公司战略。既然国有经济要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自然就要“抓大放小”,实行大公司战略。通过发展大企业集团,使之济身世界大企业行列,特别要重视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三是鼓励优势企业低成本扩张。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大,但资本金不多,所以很难有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在…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和“抓大放小”中,常常因对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有不同认识而影响改革的进程。党的十五大依据邓小平理论,总结实践经验,给国有经济比较准确的定位。我体会,其要点有四。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三,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第四,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新定位具有很大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经济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增长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闲置与浪费。因此,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改组。将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加强的领域中。同时,也应转变国有经济的管理方式,即从国家管理国有企业转变为经营国有资本。经过改组,国有企业在总体数量上可能下降,但国有资产将大大增值,国有资产质量将大大…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四大领域《决定》对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加以具体化,指出它们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可以这样理解,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有重要军工、钞票印制等;自然垄断的行业主要有:电信、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自来水等;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有: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金融、保险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包括:大油气田、大矿山、大钢铁、大石化、汽车集团、大建…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国有企业退出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实现国有企业有序退出,必须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5.
荆门市审计局面对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力量集中到关系国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造成的审计萎缩,审计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不悲观退缩,不观望等待,以主人翁的精神站在改革前沿,积极谋划企业审计,使企业审计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其中的关键是在若干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具备条件的一般领域形成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为主导的国有经济新布局。建议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要紧密配合、周密部署,依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争使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工作取得扎实明显的进展。为此,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的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已从注重搞活单体转向从总体上寻求国有资本的整体调整,缩小国有经济的覆盖范围,使国有经济从过于宽泛的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集中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都已成为共识。在重组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中共中央十五大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本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小企业。对国有流通企业而言,这不仅是自身的重组,也是国有资本在流通领域中的战略调整。与生产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场     
李荣融指出股份制不等同于私有化本刊讯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近日指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不正确倾向应予以防止,即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化,片面地认为国企改革就是国退民进;还有个别地方提出了国有经济整体退出的计划,甚至列出了具体退出进度和指标。这既不符合中央精神,也不符合地方实际。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人员安置、新的就业岗位等解决不了,国有经济实际上是不能顺利退出的,硬退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确保国有经济有效掌握战略领域,中央决定国有经济从一些行业退出,然而退出进程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丛容)孙振宇表…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控所控制力问题的提出与延伸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必革路子,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是,要“抓大”,但不能单纯根据销售额、员工人数资产规模来定大小,而应结合十五大的精神,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为标准。所谓国有经济控制力,归纳起来就是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邮电、通信、原油开采等特殊垄断行业,如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等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如钢铁、金融、外贸等特殊竞争行业,国家必需保持必要的控制力。应该说,使抓“大”与确立、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统一起来,明确抓“大…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经济结构调定的主要内容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国有资产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国有资产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结构调整是指国有资产在各个行业、地区之间及其内部的配置与再配置。这既包括国有增量资产的配置,即国家以投资形式进人需加强的行业领域和地区;也包括已有存量资产在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进退及其内部的重新组合与再配置。就近期而言,国有经济行业结构调整要以强化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重点,切实改变我国目前这种国有资产分布散、难以形成整体活力与实力的状况。为此各级政府要合理界定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