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将带动房地产市场更多地向二三线城市集中,从长远看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对从事房建为主的施工企业当然是利好消息。新机遇机遇之一:建筑市场变得空前巨大。推进城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住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至2011年,全国2.5亿农民工中自有住房拥有率仅为0.7%,如果国家把农民土地产权流转的政策解决了,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土地的供给,缓解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带来价格上涨的压力。城镇化将带动房地产市场更多地向二、三线城市集中,从长远看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对从事房建为主的施工企业当然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2.
观点"要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新’,关键是要打破土地财政。""提升城镇化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轻消费,重投资的经济失衡格局。""要尊重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土地产权,要在农村土地确权赋能的基础上,让农民也参与到土地征收的谈判和博弈中。"新型城镇化契合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阻力会相对较小。依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高于30%之后便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现在刚好处在这个阶段。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载体,拉动投资的持久动力,提升城镇化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轻消费,重投资"的经济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3.
2014年期待政策会有欣喜变化的可能性不是太大,而没有变化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中央一直在强调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长期看来要往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过渡,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短期看还达不到这种程度。房地产最主要的矛盾是供需矛盾,这是短期内无法平衡的。本质上土地财政并没有错,而且我认为土地财政仍然需要继续维持。现在征地越来越难,城市建设成本不断拉高,土地财政里面至少有9成是成本,这种成本是不可逆的。我们希望国家加大土地供应,但实际上尤其是一线城市现在根本无从加大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城市化虽一字之差,但涉及到若干个大的变革。一是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要比城市化多一个功能就是绿色、生态、环保、观光农业的产业链。二是投资结构要发生变革:农民要变成股民,自有土地作为股份投入,改变现在因拆迁失地现状,与农业产业链上的各种新型产业和农场主共同持股;农民变为新型农业产业的工  相似文献   

5.
观点"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要求政府必须作为市场交易的中立者,中立的规制者。""所有旧的城镇化还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变成人的城镇化。""进行城镇化就必须经过征地,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就不会有新型的城镇化。"现在看来,在城镇化一系列需要改革的制度中,土地制度应该是当前最紧迫的改革之一。过去的土地利用模式问题比较多,出现了很多纠纷和冲突甚至社会悲剧。归根结底是土地的公有制导致国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过大,通过资源交易产生的城镇化不足。我们的城镇化都是政府在其中起作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城市发展不符合人们需要,导致大量鬼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造新城、要政策支持来推动城镇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这是对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最大误解。"政府来推动就会有大问题。"在李铁看来,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晰,就是要把城乡之间原来的门槛给砍掉,是进城还是留在乡村,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中央要制止的、坚决要矫正的就是地方政府喊着"我要推动城镇化"。"城镇化的国家规划中,从来没有‘政府推动’这个说法。"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李铁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现在新城镇化炒得非常火热,但是大家都习惯于把它跟房地产联系起来,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误解。城镇化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所有对新城镇化的设想和考量都必须建立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之上,否则都只能是伪命题。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那么按照这个说法,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民有权利对土地进行开发处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情况并  相似文献   

8.
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研究,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后来出台的"一号文件"中被屡次提及,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并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可见,中央政府对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有着强烈愿望,还将进一步细化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政策。  相似文献   

9.
观点"一个城市能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新型城镇化一定要把城市交通统一布局和基础设施协调工作做好。"我们国家第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告一段落,成绩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在3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不能忽视的是,我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城镇化当中的土地来源问题,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土地资源有限,所以显得格外珍贵,以往土地开发引发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所以城镇化新一轮的征  相似文献   

10.
发改委版本的城镇化规划出台在即,综合目前的争论,关于城镇化的推进在民间几乎已形成共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是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改革驱动城镇化的自然生成,继而形成新的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煤炭企业的四大规律与经营多元化之必然大同矿务局政策研究室李永平在我国,长期以来煤炭价格背离价值,现在虽然煤价已经放开,但是仍然解决不了煤矿亏损问题,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煤炭企业仍然没有从单一产品的困扰中解放出来,煤矿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的局面还没有显著...  相似文献   

12.
观点"土地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消除现有土地制度中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障碍。""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市场流转,必须使土地价值得到变现,避免农民财产的隐性损失。"城镇化是一种结果和现象,不是可以通过"造城"来实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结果。必须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前提,否则很容易造成泡沫甚至鬼城等后果。工业化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城镇化却不同。现在很多人认为通过推动城镇化就可以盘活土地资产、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在城镇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上由不同机构完成的有关城镇化推进的报告有很多,最近一份名为《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报告,因撰写人为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等人而备受瞩目。徐林参与了目前还在制定中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该报告因此被视为"全面改革版"的城镇化发展规划。5月24日发布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下称《报告》),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今年内部重大课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五大子课题之一,《报告》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描绘了极其详尽的顶层设计的建议。课题组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重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是我国1949年至1956年实行的一种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土地私有制,实行效果颇佳且受农民欢迎。实行农地私有化是由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没有必然联系,与公有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也是能够相容的。从农地私有化的产生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新中国土地制度变革史,中国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方面分析说明,在中国推行农地私有化是可行的。应在国家的控制下,积极稳妥地推动农地私有化,恢复土地的农民所有制,还地权于农民,实现土地的农民所有,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观点"城市群、城市带正在逐渐崛起,未来的主战场将会逐渐从一线城市撤离。""我们的判断是一线城市正在郊区化,二、三线城市的中心还在集中化。""如何合理有序地开发农村建设用地,如何把这一笔巨大的资源变成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力量,事关整个城镇化的格局。"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阶段。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再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土地上了,农村人口正在像洪流一样快速地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已经由2亿增加到6亿,未来很有可能接近10亿,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城市人口还要增加4亿,  相似文献   

16.
观点"中国需要学习德国在规划方面的超前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对待环境、城市、人民的态度。""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中国的城镇化最大问题在于:人民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过于落后。"如果要回答哪个国家的哪种城镇化模式最适合中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也存在"好"、"较好"和"不好"的差别,他们都在城镇化、郊区化和郊区乡村发展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和经验。德国的城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乡村建设,仍然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求我们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谋求全面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8.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观点"城镇化的过程除了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规模扩张的过程,更应是城市文化形成、城市生活方式变迁、现代城市思维的培育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城市在公共服务中基础设施投入过多,而对于城市居民真正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太少。""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从土地上被吸引出来,土地集中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观点"至2020年,各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10年间将产生42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土地和资金三要素的流动,房地产是以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生产要素是土地和资金,房地产行业就是在三个要素之间寻找机会。""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从生产型城镇化更多转向消费和居住方式,转变为人的城市化服务。"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各需要多少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来3~5年城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主线。没有实体经济支持,盲目城镇化又是非常危险的。城镇化无疑将产生多方位的资金需求,无论是今后土地的城镇化还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都将会带来投资以及资金的需求,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需求清况,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