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德江 《魅力中国》2011,(10):202-2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精彩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作用,还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高一数学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如何搞好高一数学的课堂情境教学,就成了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靳抒情 《魅力中国》2013,(31):354-354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张翠英 《魅力中国》2010,(19):227-227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兴趣兴趣 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学贪玩为天性。如采用讲故事,猜谜等活动进行课堂的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游戏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领悟,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4.
郑好江 《魅力中国》2013,(8):258-25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征彪 《魅力中国》2012,(32):139-139
情境教学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对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陶冶情操、拓宽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亚萍 《魅力中国》2012,(32):134-13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学会“做数学”,发展学生的能力,获取积极的情感价值观。(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是“做”好数学的前提。(2)多种感官的有机活动是“做”数学的核心。(3)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做”数学的重要方式。(4)“做”数学时注意的事项。在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乔宏超 《魅力中国》2010,(31):333-333
生活走进数学: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借助“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实践性。数学服务人生: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借助“数学语言”描绘生活情境;寻求“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形。  相似文献   

9.
王国伟 《魅力中国》2009,(29):12-1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另外,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数学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故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故在课  相似文献   

10.
肖亚军 《魅力中国》2010,(12):46-46,48
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预设、创设、体验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主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杨春山 《魅力中国》2014,(10):129-1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欣然 《魅力中国》2014,(12):122-12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注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且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也能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世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动态探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景实践活动和讨论交流中参与探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5.
谭艳 《魅力中国》2014,(10):218-218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占红 《魅力中国》2013,(19):397-397
开放式的课堂情境、情意交融的课堂气氛、美感洋溢的活动情境,是我在实现“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一目标时,研究创设课堂教学新情境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得到情感体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常斐 《魅力中国》2010,(11):241-241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陈心心 《魅力中国》2013,(11):215-215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这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生活数学”教学已成为新型数学课堂的一大风景线。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争论化创设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杨秋瑶 《魅力中国》2010,(17):265-266
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