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2)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作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现代的生活,对现代法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论述儒家文化对现代法治的影响。引导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儒家文化,做到批判地继承,传承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摒弃其对现代法治的不利因素,为现代法治服务。  相似文献   

2.
王艳 《商》2014,(15):112-113
诚信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之一,也是社会个体之间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诚信建设则是则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务。本文就试图从诚信与法治的视角分析我国诚信法治建设。本文从我国的诚信现状、我国传统道德伦理领域、西方思想领域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诚信概念的浅析、诚信与法治之间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诚信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我国诚信法治国家的建立提出完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晓果 《消费导刊》2009,(17):155-156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制度样式,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社会宪政制度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人民权利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民主法治的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江 《华商》2008,(18):184-185
法治信仰是公众内心对法律的一种真诚、自愿地信服和尊崇。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统治的高度集权与专制统治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普遍忽视对社会公众权利的保障,缺乏法治社会应有的人文精神。儒家文化已经深入地影响到普通民众的居家生活、日常琐事,要形成所谓的法治信仰也就几乎成为不可能。在现阶段,所谓的法治信仰依旧是无数学者所憧憬的一个目标,在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中,依旧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坚持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事,继续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5.
陈飞宇  胡晓林 《消费导刊》2009,(14):148-148
法治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现代国家的治国之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法治对中国法治建设与发展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社会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既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法治之道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实现的独特策略、方法、技术---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7.
潘旭 《商》2012,(11):132-132
谈起儒家文化,这个概念自提出之时起,就步入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上来。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步发展与变化,儒家文化以其独有的身份和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又长远。之所以有着如此深刻而又长远的地位及影响力,在其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历程。然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笔者认为,与其去抓住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不放,执着于其整体的体系来侃侃而谈,不如专注于其思想当中的一、二方面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充实新的血液,将儒家文化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和处世之道"义利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儒家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当中的影响,从而在分析讨论中总结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商》2015,(16)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就已经形成,他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代代相传,更成为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政治家们治国理政的一项指导原则,在中国社会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历史变迁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阐释,讲述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回归当代社会分析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在社会建设中对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阐述德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优美,充分就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构将是人们始终关注的热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建立保障性社会、环保性社会、公平性社会方面,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治原理     
王钊 《商》2014,(40):200-201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当前治国的主流,然而对于法治的界定学界也有不同看法,为了建设法治国家,实现真正的法治社会,必须正确理解法治,本文从法治含义以及精神,原则等方面,对法治进行了相关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陈立娥 《中国市场》2009,(13):40-41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阐述法治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在制约国家权力、化解社会矛盾、统合民众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得出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攀 《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65-166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治观念也在逐步提高,现代法治对公平、公正、公开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屡禁不止,因此而导致的冤假错案也时常发生,这与依法治国的方略格格不入。因此,分析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危害,探讨刑讯逼供的预防和遏制,成了理论界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曹立新 《消费导刊》2009,(4):115-115
儒家文化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思想、方式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一些具体的原则、机制上又有所不同,我们应以其相融为支点,以差异为借鉴,吸纳优秀的儒家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完善和健全对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就犹如空中楼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完善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私人产权的合法性,才能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从法治建设与政府、法治建设与市场两个方面对法治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9)
改革开放过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国情对法治建设提出了要求,政府逐渐意识到依法治国,加强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年以来,法制建设加快脚步,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贯彻政府工作始终,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从法治政府的特征、行政执法体制的构架、五大关系的简历等方面为建设法治政府勾画了蓝图。然而,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国情特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临的人口行为、社会问题众多,当道德无力约束人们行为时,法律就应当"站出来",为遏制这一行为造成的社会问题引发更大的社会影响建筑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对我国文化领域里的所有方法都有深远的、广泛的影响,并且融入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结构中,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把儒家思想文化精华的部分加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之中,使两者之间巧妙地融合。本文先是分析了儒家文化的内涵,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带来的启示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法治"这个关键词也被不断放大,日益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经信部门作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主管部门,更要秉承法治精神、贯彻法治理念,在践行法治中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观念,在建设法治中提升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常德市作为经  相似文献   

18.
魏继华  郝云峰  黄涛 《中国报业》2012,(12):157-158
新闻传播是大众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中大部分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潮流都有赖于现代新闻传媒,受到它宣传和影响巨大作用。本文从从新闻自由的定义论述、现代新闻自由的社会价值辨析、以及新闻自律和新闻法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新闻自由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底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公平正义确立为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在法治的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实现要以法治为基础。同时公平正义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以法治的方式规定并实现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选择。目前我国急需对公平正义的不同认识及其诉求尽可能纳入法治的轨道,通过法治的途径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法治化建设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农村法治化的"主体"制约因素、物质制约因素、"立法"制约因素、民主政治制约因素、思想文化制约因素等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政府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培育新农村法治建设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加快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农村立法,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