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锴 《华商》2008,(1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8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加强以行的清偿能力,防止破产倒闭。后来许多私人银行开始意识到,将存款准备金的一部分交存于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帐户,还可以对清算带来很多的便利。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开始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3.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幅度也比较小,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斌 《中国市场》2010,(31):55-56,66
央行传统调控经济的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最为显著。而在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中,频繁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已失去巨斧的显著威力。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在不断缩减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因此应避免货币政策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过度依赖。如今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应在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寻找更有效的调控工具。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然后阐述了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危害,最后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40)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被设计用于保证银行能支付客户存款,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节货币流动性。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日益凸显。本文研究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历年调整情况,并分析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春杰  刘阳 《中国市场》2013,(17):118-12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经济受到波及,2009年为治理危机,许多国家采用量化宽松政策,致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面对这种局面,央行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但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时间渐短导致调整频率渐高而致使效果渐弱。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现象来讨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对于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含义、作用,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的付息问题、缴存范围、计提方法以及差别准备金率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应在适度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基础上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给予相对合理的补偿利率;应将保证金类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应以平均存款余额为提取基础改革原有的计提方法;应按存款的期限实行差额准备金率,对短期类存款实行较高的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9.
贺海宏  肖剑 《商场现代化》2006,(35):355-356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良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供其操作。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主要是指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本文将简要论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含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和中国于2004年推出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00-20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过剩,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回顾了我国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简要分析了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和效用,并对当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央行不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国家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从被使用的频率看,法定存款准备金已成为我国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从法定存款准备金运用的国际经验看,由于该工具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我国,由于国情具有特殊性,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迅速,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不足也显得尤为明显。本文将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源 《中国市场》2010,(39):72-73,81
自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后,一直实行对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制度。在此期间,央行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侧重论述了发达国家付息制度演变,对准备金率高的分析,及其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最后总结为我们国家保留付息制度,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直至为零,作为整体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也经历了逐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本文列举比较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年调整,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其缺陷,最后提出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措施建议,以便寻求更好地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统一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金融机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金融机制相对不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影响差异性的缘由是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货币机制传导主体发展不平衡。应实行灵活的区域性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培育区域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货币资金。本文在论述存款准备金制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淼 《致富时代》2010,(8):13-13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其历史发展渊源和经济背景。目前国外已很少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政策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而我国却较为频繁的使用,其原因来自多方面。着重对比中西方使用这一工具的不同,并对其未来发展走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存款准备金的水平确定及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越来越多的经济界人士开始关注准备金水平下调问题.事实上,这牵涉到准备金的水平确定及结构调整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准备金水平调整的一般趋势,才能了解准备金水平调整及差别准备金率所可能形成的经济效应,进而加快准备金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充分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