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13)
近些年,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线员工流失率高,以往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公司层面的措施来降低一线员工的流失率,本文认为基层管理者是与一线员工接触最多的管理层,所以我们可以对基层管理者素质加以研究,以期能够降低一线员工的流失率。  相似文献   

2.
李玩 《商》2013,(12):51-51
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生产技术与员工,生产技术可以通过资金购入和自主研发获得,是企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控制的资源。由于员工的自主性,人的能动性等因素,使得员工不可能成为企业可以控制的资源。员工的获取与发展,特别是一线生产员工的获取与培养日益成为制造行业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一线生产员工的感情归属因素的分析,提出培养制造业员工感情归属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虽大不强,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有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大到强”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线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没有优秀的“一线员工”企业就难以获得卓越的成就。在企业中,一直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不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也不是他们向客户展示公司的形象,是“一线员工”在与客户交流联系,洽谈业务、进行售后,所以“一线员工”的行为举止时刻影响着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印象。本文从分析“一线员工”的重要性着手,分析国家电网“一线员工”现状,然后根据现状提出改变提升的方法,从而塑造“一线员工”良好形象,提升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屈艳婷 《市场周刊》2020,(13):0122-0123
企业用工不平衡导致“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出现,在线零售行业为“共享员工”首抛橄榄枝,并逐渐蔓延向物流、制造业等行业,而且有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的趋势。追根究底,共享用工是以人力为“闲散资源”,让他们来提供服务的一种共享经济形式,与灵活用工的特点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6.
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十一五”期间,要围绕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这一主线,把握新的战略机遇,着力自主创新,在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重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而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我国制造业正由传统加工向数控加工转轨,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形成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8.
孙海涛 《商》2014,(22):78-79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中国政府也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研发方面不断的加大力度,不断强调中国的企业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在国外中国的产品已是种类繁多,然而,在这些产品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却很难看到“中国创造”的产品。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是加工生产零部件的集散地,那么怎样使我国成为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业大国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制造业生产大国,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制造业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制造业企业的行业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制造业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然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还能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以此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经济价值,实现快速占有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历史性地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国,两国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很高,贸易额有望在3年内突破1300亿美元。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中日贸易结构正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形态发展,让机电产品出口浮出水面,但其贸易逆差也高达170亿美元,况且中日贸易的6成是日企之间进行的“日一日”贸易。本栏通过两国产业对比分析,向中国企业明示: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我国制造业水平在高附加价值领域与日本同业相比有20年差距.必须加强有效合作,才有望从“加工大国”演变为名符其实的“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制造业延伸兼容现代服务业,实施外贸出口战略调整,以此拉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已显得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05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达1.45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位置。然而,服务贸易却相埘滞后,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现代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前景十分广阔。据商务部有关资料,全球服务贸易额2005年达到24147亿美元,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达1/5,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口贸易,似乎与制造业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现代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已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更能推进出口贸易更快增长,提高出口贸易质量,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从“制造中国”向“服务中国”、制造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推进制造业升级,目标就是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升级的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推进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需要启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升级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精确揭示全球价值链低碳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本文以强、弱“波特假说”为视角,利用2016年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动态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阻碍作用,长期中将显著激励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一步的面板门限检验发现,仅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在“波特假设”的传导机制检验中,环境规制既能够通过弱“波特假说”的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强“波特假说”的生产效率增长,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增强制造业竞争力、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机遇。文章采用固定效应论证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扩大需求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荣 《市场周刊》2005,(38):18-18
被称作“制造业粮食”的钢铁在中国进人制造业大国时代后一跃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风向标”。9年前以年产1亿吨钢首次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之后,中国令人吃惊地在“亿吨量级”上连跨两大步,今年钢产量将历史性地突破3亿吨。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几乎成为钢铁业内的最大共识。钢铁大国将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地带找到向钢铁强国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进出口经理人》2011,(5):68-68
我们一直以来都自诩为“世界工厂”并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而事实上,中国的大部分工厂都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备受煎熬。为什么一个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强大的制造型企业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制造业大国,这次的制造业危机败在定价权之战,二次探底还将淘汰一批制造业企业。”郎咸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持悲观论。  相似文献   

20.
细胞生产方式:制造业的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孟宪忠 《江苏商论》2006,(6):140-142
细胞生产方式是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排除作业中的各种浪费的“依赖于人的生产形态”,它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大趋势。本文在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它在我国推广的瓶颈问题是--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