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其 《市场周刊》2008,(10):108-111
作为上海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墙的绘画实践越来越进入一种个人意义。他试图去除绘画的意义和观念,并越出个人意识和文化的自觉。这使他将自己限定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形式领域,并进入了一个绘画观念和个人意识的极限。在这个边缘地带,他成功地为抽象绘画确立了一种个人定义。  相似文献   

2.
黄英 《致富时代》2010,(1):170-170
中国山水画技法篇中有皴、擦、点、染等,西方油画则追求笔触的变化效果,两者作为艺术语言比较是区域和文化的双重差异,作为视觉呈现是形与色的交互比较。而由于这些差异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不同,从而阐明了在绘画生发过程中用笔问题的比较,亦即皴法与笔触的比较。在世界多元发展的今天关注文化的异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民族面对自己生活的土地都不断提炼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流派,而坐落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唯独例外,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4.
“参加比赛,希望能够拿奖,但重要的是希望自己的绘画作品能够引起大家对环保的重视。”石狮市实验小学7岁的林锦翰是一个腼腆的小朋友,尽管在所有参赛者中年龄较小,但他对环保却有着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皮艺舟 《商》2013,(23):136-136
不同的地理环境总会孕育不同的艺术气质,从而也会影响绘画的艺术风格。异质文化很容易为我们自身的视野提供一个参照系,以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扬长避短,通过不断的融合产生一种新的动力。只有不断开拓自我的视野.加强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我们才能使自己的艺术越来越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孙文学 《致富时代》2009,(10):108-108
“那不是我,那就是我!”一位经历了知青生活的女士在看完刘孔喜青春记事系列油画后如是说。无须赘言,短短八个字,胜却千言万语,铿锵有力地道出了观者的心声。观者的感情与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观者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青春模样,心随画动,被深深得感染了,像这样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是从艺术家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你所表现的东西必须要从自己的骨子里渗透出来,要从自己的潜意识当中闪现出来,要从自己的血液中流淌出来,因为你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特质给予了你这种不可更改的底蕴和印记”画家这样说过,同时也是在真真切切地践行着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崔春华 《商》2013,(19):319-319,290
材料进入绘画作品,给原有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新的元素,打破了传统绘画语言的固有的架构,作为平面艺术的绘画,随着材料和结构的加入和改变,产生和扩大了立体化的空间效果,成为绘画形式语言变革的重要内容。材料有着自己独有的特性,会通过自身的脉络纹路、质地肌理、色彩光泽在作品上显现出来,对人的视觉产生冲击,也为艺术家开拓创作的视野带来可能。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和美感,成为艺术家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载体,转化为造型元素,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了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夏艺芳 《商》2013,(19):143-143
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对于材料方面的借鉴更是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众多艺术家都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绘画语言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作品涉及的内容和形式较85之前相比要丰富许多,这样艺术家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欣赏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加前卫的观念,无论是综合绘画这种新型的画种,还是这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全新的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观念对中国当代的艺术发展都有着推波助澜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正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也不是每个爱绘画的人都能成为画家,赵德立却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为一名为人喜爱的优秀画家。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也不是每个爱绘画的人都能成为画家,赵德立却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为一名为人喜爱的优秀画家。1950年8月,赵德立出生在东北大兴安岭下一个较为富足的家庭,然而他却有着不幸的童年,3岁时母亲患病过早地离开人世。他被父亲送到北京寄养在姨妈家里。6岁那年,远在黑龙江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商业》2010,(1):56-59
包焕新同志现为徐汇区干休所军休干部。1949年7月参加革命,在部队历任文工团员、俱乐部主任、文化站站长等职,30多年的部队文化工作为他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离休后,为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重新拿起画笔进行学习创作,绘画技法得到了很大提高,作品先后在市、区举办的画展中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11.
西洋绘画是在一幅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物体,绘画风格典雅秀美,所描绘的物象大都给人以优美、秀雅之感,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相似文献   

12.
姜田 《商》2014,(45):185-185
一、数宇摄影技术概况 1839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当看到达盖尔用银版法拍摄出的照片时,感慨的宣称:“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然而绘画等艺术也并没有像保罗所说的那样消亡了,相反连摄影也被卷入艺术领域,绘画曾几度陷入危机和低谷,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迫使艺术家和研究者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或者艺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蒋艳梅 中国实力派工笔画家 实力派中国国画新锐,自幼秉承家学酷爱绘画,天资聪颖,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绘画造诣。稍长拜诸师习艺,主攻工笔花鸟,勤于广临古代名人名作,博采众家之长,融其神韵于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其画雅淡而不失亮丽、妩媚而不失老成、空灵而不失飘逸、古朴隽永,作品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在内容、体裁、表现方式上总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中国古代绘画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深藏在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中国哲学在今天这个竞争的年代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没有了传统文化与文脉的民族,一个完全西化的民族,是否能让世界对你的文明和文化感兴趣?论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画这一画种的解读,以及与西方绘画进程的比较,探讨中国文人画哲学中对生命、自然关系的理解是否能与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市场周刊》2010,(9):10-10
文化部:“联姻”还要“双赢” 茫茫戈壁.绵延无边,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莫高窟洞窟犹如一个个蜂巢镶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岸上.窟前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铁马风铎悬响.宏伟壮观,震人心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敦煌》向观众展示了敦煌1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  相似文献   

16.
王乐娟 《致富时代》2009,(10):106-107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绘画选择的题材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油画里反映的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家庭的发展变化从侧面体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发展及不同地区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专门专门为6-16岁孩子设计制作,突破了传统的儿童绘画软件只有绘画的功能,增加了动画方面的功能。绘画是孩子的天性,看动画片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划的画,再按自己的想法,让画动起来,这有可能吗?有一  相似文献   

18.
蒋莹 《商》2014,(8):253-253
西方的表现主义的界定相对自由,它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感情意气,直接体现在造型、色彩、构图上,并让参照对象为此扭曲、变形、夸张,形成个人的风格式样,如鲁阿、奥尔巴赫用的是内敛厚重的画法,而科科施卡、克力则不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说:“眼睛的劳作捕捉着每一片光影,心灵的力量则使精神不断地拓展其空间观念”。用坦诚的心灵拥抱自然、崇尚自然为绘画前提,感受那熟悉的空间而创造空间是罗建华绘画的初衷,为了更加强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必须是艺术性的表达。同时为了更加强有力的凸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作者将自己表述的语言用艺术的夸张展示出来。在现实情感猛烈的震撼中,作者将自己内心追求的朴实的精神世界展漏无疑,构成了完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超越世俗     
我自幼喜欢涂鸦,儿时临摹过水浒连环画中的鲁智深,形神肖似,旁人看了都惊叹不已,这或许就是我今天画罗汉的初心。考取中师后,我将绘画的喜好重新检点起来并一直画到现在。读博期间,更是围绕绘画创作理论研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画理梳理,继而促使我在绘画理论上逐渐构建出一套与绘画创作遥相呼应的体系,并在文人绘画的文脉延续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为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正如诗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音乐家用旋律抒发自己的感情一样,画家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一种工具。没有最好的形式,只有最适合题材和感受即(内容)的形式。作者从风格流派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绘画形式与内容之间地关系,从哲学地角度对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揭示了绘画艺术乃至美学的形式内容之间地辨证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