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武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镇江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镇江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核算分析,判断镇江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3.0380hm2/cap增加到2017年的5.0214hm2/cap,增幅为65.29%;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2951hm2/cap下降到2017年的0.2872hm2/cap,降幅为2.68%,最终产生了生态赤字,表现为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此,文章提出以下转变发展方式,即:实现产业转型、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优化土地结构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上海地区14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间,上海人均生态足迹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形发展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并逐渐趋向平稳,人均生态赤字处于稳定水平但依然很高。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14年间上海人均总生态足迹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演变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预测了未来5年内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上海地区生态状况逐渐好转。在预测基础上,将上海与部分省份的情况对比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上海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评价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河南省2007年化石燃料用地、草地、水域处于赤字状态,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处于盈余状态,生态足迹指数显示出河南省总体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农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足迹法,对甘肃省农产品的结构优化进行研究。得出:蛋类、水产品,油料未能达到发展目标;蔬菜,甜菜,薯类,中药材,水果,禽肉,水产品等产值足迹最小,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高;菌类产值足迹最大,经济生态效益最低。为达到科学,合理,均衡发展的要求,应优先发展蛋类、水产品、油料、蔬菜、甜菜、薯类、中药材、水果、禽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西藏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一是西藏人均生态足迹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年均值为6.18hm2/人,其中草原的生态足迹占比最高,为89.45%。二是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年均12.0115hm2/人,呈现先迅速下降后大幅上升,又小幅度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最高,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仅次于草地。三是西藏整体生态盈余,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略微超载状态,林地、草地和水域为生态盈余状态。四是西藏建设用地和耕地足迹深度年均值为3.11和1.50,草地足迹深度在0.5-0.9之间波动上涨,林地和水域的足迹深度都接近于0。最后从健全碳交易市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西藏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概念自提出以来,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文章从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针对生态足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静  孙钰 《科技和产业》2017,(11):17-23
通过对天津市2006—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状态基本吻合,但是多年来的生态赤字表明天津市发展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虽然资源利用水平一直在提升,且在“十二五”期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状态有所缓和,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控制城市人口增速;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协调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配和塑造居民环保价值观念都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建坤  王朝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46-150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概念及计算理论,提出了建设项目生态足迹概念,构建了建设项爵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建设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其中建设阶段分为人工生态足迹、材料生态足迹和机械生态足迹三类。为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定义了单元生态足迹,并与现行工程预算保持口径统一。并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项目生态足迹约是生态承裁力的2倍,表明存在少量赤字。对此,结合模型为减少建设项目的生态足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建设项目生态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原有生态足迹综合法在运用时,忽视了森林生态承载潜力,故通过全国森林平均吸碳水平来提供一个参数(0.91)作为化石能源用地的产量因子。对库区生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三峡库区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5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是0.977hm2/人,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63倍左右,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生态赤字问题,建议三峡库区应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浅析配煤炼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焦炭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焦炭的质量好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单种煤的质量、配合煤的准确性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张丽 《新疆财经》2007,(5):18-22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新疆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新疆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区域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决定了人类应该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也决定了在合理的范围内,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文章参考了大量文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现状,对生态足迹法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我国近几年的生态足迹状况,并与前几年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比提出了现阶段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改变的状态,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于谨凯  李蒙 《山东经济》2011,27(3):128-134
根据William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提出的计算方法测算出山东省1990—2008年的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通过修正的IPAT模型对影响生态足迹的三个因素人口(P)、经济(A)和技术(T)的回归结果表明三要素变量与生态足迹正相关。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压力机制,经济增长给生态带来的压力要大于其他两个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据此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以及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控制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对资源及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长久趋势。具体到各个地域而言,测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其重要内容.本文将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对1995~2005年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动态分析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阴山北麓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带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和高生态赤字"两高一低"的不可持续发展特点,同时结合1995-2010年化德县农牧交错带发展实际,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生态足迹供需非对称、经济结构非均衡、生产力水平低是产生生态足迹供需矛盾的根源,并讨论提出了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家旗  茹少峰 《改革》2020,(9):139-14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人均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对黄河流域201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不显著,生态足迹需求不均衡。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了2020—2025年四种政策情景下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政策措施,黄河流域不可持续状态将进一步恶化。未来黄河流域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足迹看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众多量化方法相比,生态足迹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个核算城市、区域、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的简明框架。本文以上海市为案例,估算了1995年-2005年间上海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市生态足迹为3.68hm^2/人,其中能源生态足迹为3.03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12hm^2/人。由此可见,上海地区单靠本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尤其是能源)已经无法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海市的发展严重依赖其他地区自然资源的输入。因此,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区域生态资源外部供应的可持续性。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保证能源安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提高资源规划管理能力是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传统生态足迹法在不同功能土地进行统一换算时产生的较大偏差,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2015年陇南市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从而科学评价该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陇南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827hm2增加到3.111hm2,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起伏状态,略有下降,生态系统由生态盈余转向生态赤字,陇南市生态系统由可持续发展向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用轿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保持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化解汽车与能源、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方法,以微型家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微型汽车使用阶段的化石能源用地和建筑用地,并与现有汽车发展研究对比,认为微型车的生态压力远远小于一般家用轿车,发展微型车是中国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缓解中国能源和土地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基于此提出了中国促进微型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