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共同发展,是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在美国、韩国等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城乡统筹的大方向下开发旅游,这对我国城乡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的城乡旅游,寻找适合自己的城乡统筹中旅游发展的模式。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城乡统筹成功的基本经验;其次论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英  刘涛 《山东经济》2007,23(2):57-60
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高效实用的途径,但旅游业在城乡统筹中特殊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来实现。现阶段结合我国城乡现状、城乡统筹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旅游业发展条件来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带动、环城游憩和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工作中旅游业发展的三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胡静 《中国西部》2012,(7):100-105
四川老区拥有独特的红色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依托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扶贫开发中的独特作用,推进老区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亚玉  董菁 《改革与战略》2011,27(2):114-116
文章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特征。文章认为,应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环城游憩带、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和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等开发策略促进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焱 《首都经济》2008,(8):62-65
据统计,中国内地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的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北京,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京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借着当前发展郊区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正>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具体部署时再次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并将“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乡村振兴不仅是人口的振兴,更是产业的振兴、文化的振兴。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如何加强这些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是决定能否推动乡村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旅游成为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义和特征1.乡村旅游的涵义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荷兰,之后迅速遍及全欧洲。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Organization)在推荐各国政府、地方社区和旅游经营者使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可借鉴的实践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适合宁夏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即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旅游扶贫模式"和"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村旅游消费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验休闲旅游需求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底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广东等地来武汉旅游的游客激增,使武汉旅游市场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游客量“进”大于“出”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政府作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11,27(2):33-36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科学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文章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政府应当在制度、组织、职务三大方面加强作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政府应依次按照开拓者、规范者、协调者的角色作为;评估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作为绩效应以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心,综合考虑政策保障、旅游宣传促销、经济业绩、学习与成长、游客评价五个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认识,提出了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产业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魏薇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7):80-83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在投融资机制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稳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明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践。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研究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促进城乡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寇蕾  黄斌  戴林琳 《特区经济》2012,(7):158-161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尽管速度较快,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特色不明显、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突出。区域旅游合作对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丰富区域旅游类型、满足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提升其综合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包括空间发展、运营模式、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及支持系统在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的家庭财富支持对于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旅游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富裕程度后的消费需求,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新动能,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统筹做好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旅游渐成居民常态消费的变化,加强协调创新,完善全域旅游、新业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占比,提高促进旅游消费的针对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发展乡村旅游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部署。城乡一体化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助推乡村发展添加新生动力。本文基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深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动力机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共生”与“错位”运行模式,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体系,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四川乡村旅游的繁盛发展,无疑为全国打造色彩斑斓、诗意栖居的“桃花源”提供了重要借鉴。但随着乡村旅游逐步从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从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联动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