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人所欠税款"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受偿,但对欠税具体范围的认定陷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为防止税收优先权的不当扩张适用,维护普通债权人合理利益和私法交易秩序,应采取严格主义立场对欠税予以合理界定:欠税范围应包括企业年度欠税、涉税利息及补偿性滞纳金,而税收罚款、非补偿性滞纳金、须返还税收优惠等与欠税存在本质区别,不宜纳入税收优先权范围。欠税范围之总体界定可通过正面规定当然范围和反面列举排除情形来确定,未来修订《税收征管法》还可对税收优先期和税收优先度予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李乔彧 《税务研究》2024,(12):78-83
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新生税款主要因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而产生。为确保此类税款的优先清偿,既有实践倾向于直接从执行款中划扣新生税款。然而,该做法的法律依据并不适格,且难以消除优先清偿税种范围的争议,亟待重构。新生税款的有序清偿应秉持债权平衡保护的价值立场,遵循民事执行程序的建构理念,以共益性特征和政策性考虑作为优先清偿的二元理论基础。立法完善时,应当仅在参与分配制度中认定新生税款的共益性特征,明确其为共益债务并以被执行人的法定税负为限;基于政策考虑优先清偿新生税款宜采用设定特别优先权的方式,并将税种限制在间接税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胡明  关儒 《税务研究》2022,(1):88-94
《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人所欠税款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受偿,但对欠税具体范围的认定陷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为防止税收优先权的不当扩张适用,维护普通债权人合理利益和私法交易秩序,应采取严格主义立场对欠税予以合理界定:欠税范围应包括企业年度欠税、涉税利息及补偿性滞纳金,而税收罚款、非补偿性滞纳金、须返还税收优惠等与欠税存在本质区别,不宜纳入税收优先权范围。欠税范围之总体界定可通过正面规定当然范围和反面列举排除情形来确定,未来修订《税收征管法》还可对税收优先期和税收优先度予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
范智 《金卡工程》2010,14(7):147-147
置后清偿原则是美国法官在审理子公司破产案件中时,对母公司的债权于特定情况下进行劣后处理的法律制度。置后清偿原则充分考虑到控制公司债权的特殊性,规定了债权平等原则的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控制股东在破产程序中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法律体系应考虑引入置后清偿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借鉴、实地调研和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近两年广西农合机构开办的信托受益权投资业务为例,分析信托受益权投资的现状,重点阐述信托受益权投资产生的模式、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政策建议,对规范农合机构的业务发展、促进银信合作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a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a representative investor who optimally allocates her wealth among the following securities: a credit-risky asset, a default-free bank account, and a stock. Although the inclusion of a credit-related financial product in the portfolio selection is more realistic, no closed-form solutions to date are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when a recovery value is considered in the event of a default. While most authors have assumed some recovery scheme in their initial model set up, they do not address the portfolio problem with a recovery when a default actually occurs. Given the tractability of the recovery of market value, we solved the optimal portfolio problem for the representative investor whose utility function is a 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 utility function. We find that the investor will allocate larger fraction of wealth to the defaultable security as long as the default-event risk is priced. These results are very intuitive and reasonable since it indicates that if the default risk premium is not priced properly the investor purchases less defaultable securities.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FAVAR模型,根据中美两国1985-2010年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民币升值能否纠正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退税和中美两国GDP增长率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带动作用显著,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反向调节效果不明显;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跨境资本在中国境内存在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和套利收入,能够有效削弱国际资本对购买力损失风险的敏感性,使得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在人民币升值作用受到制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追求宏观经济目标时将面临"三难选择",希望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成效不明显,应通过结构调整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8.
虚开案件的违法行为以虚开行为和非法抵扣行为为核心,受税法和刑法的共同规制。实践中一些虚开案件在刑事司法中因抵扣行为未使国家税款受损不构成犯罪,而在行政执法中被认定为偷税,引发行刑认定冲突。税收违法行为的共通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法益是虚开案件行刑认定的联结纽带。偷税罚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均以保护国家税款利益为共同法益,只是刑法在逃税罪之外,对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违法手段作特殊评价,而税法包含在偷税罚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罚具有相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均可涵摄非法抵扣行为和国家税款损失结果。因此,两法域对非法抵扣行为造成的国家增值税款损失的认定应保持一致,综合增值税全链条作实质判断,禁止形式推定,从而区分“脱税罚”和“秩序罚”,以实现过罚相当。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实施前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规定以《税收征管法》第八条及配套规定为主,它虽然为自然人涉税信息提供了隐私权保护,但过于强调保障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利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不足,而且我国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狭窄性,以及其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特征使得其难以全面保护大数据时代的纳税人信息权益。秉承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理念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为同步提升自然人涉税信息保护水平,应当重塑《税收征管法》的涉税信息制度理念,以涉税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保障税收征纳关系之平衡;确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存的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制度;完善保障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