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世界经济新潮流与长期计划的兴起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从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这个过程持续了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与五十年代相比,往往以几倍的增长速度扩大.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都达到了全国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日本国民经济长期计划(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是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急剧变动的时期制订的.六十年代初日本已经感到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指出;"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极大课题."该计划设想:在把第二次产业的扩大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次产业.计划规定,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第三次产业(商业、  相似文献   

2.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提出在10年内,实现国民经济规模的实际价值和国民实际收入翻一番,使日本经济达到欧洲国家的中等发展水平.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充分就业,最大限度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日本政府将期间各年的年增长率确定为7.8%,而实际上在推进收入倍增计划期间,日本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6%左右.  相似文献   

3.
他们     
《沪港经济》2010,(7):9-9
吴庆:中国不需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前,针对外界提议"中国也应该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表示,政府对市场的每一次干预尽管都出于善意,看起来都合情合理,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干预都加剧了市场扭曲。“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果不是一纸空文的话,很可能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相似性,文章着重研究了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和措施,分析了实施这些措施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了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际效果。选取日本1961年与中国2010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中国实施倍增计划的措施。既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也要反思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密度极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它的平均密度很高,但分布却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这一狭长地带。这是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集中开发战略的结果。(一)集中开发思想的提出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标志,战后日本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从“物质动员”性开发转向经济合理化开发。五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法》指导下,先后选择了19个地区作为“特定  相似文献   

6.
在五十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即:“在库论争”与“成长论争”,其实质是关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论争,这场论争的结果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准备了舆论基础,其直接的后果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制订。这场争论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下村治。在这场争论中,他是少数派。下村治认为当时的日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政府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可是人民群众的工资增幅却很有限.以广东为例,2007年的税收增加了近34.5%。比GDP增幅高得多,可广东职工平均工资只比上年增长9.4%,比GDP增幅要低。有鉴于此,广东省从今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计划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打算这么做的理由是,当年日本在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曾实施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相似文献   

8.
也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红 《天津经济》2010,(7):8-9,25
本文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济热点,结合数年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工资倍增并不能使国民收入倍增,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即工资不能等同,最后,提出十二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份旨在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正由国家发改委起草。发改委有关人士称,该方案涉及内容包括调高个税起征点、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经济观察报》的这条新闻甫一曝出,媒体马上以“工资将大范围上涨”之类的标题大幅转载;更有经济学者指出.是出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令国人欣喜的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为走向崛起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是可期待的希望。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经达到7.7%,有专家认为只要保持每年6.8%的GDP增速就能完成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同步双倍增目标。目前已有报道称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倍增在2015年前后完成。  相似文献   

11.
唐烨 《沪港经济》2010,(9):54-55
1960年12月,日本政府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由此迎来了从1961年至1970年的“黄金十年”。扣除物价因素,到1967年,日本提前实现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的目标,翌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2.
刘敏 《浙江经济》2010,(12):35-35
最近,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出台的消息让企盼已久的民众再次看到了希望,而人保部官员关于可以考虑效仿当年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建议,更是燃起众多低收入者的极大热情。在此背景下,认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标志性内容的《工资条例》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me)是日本在1961—1970年间实施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是由池田勇人内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家、经济高速增长派代表人物下村治的理论编制的。由于该计划切实有效地结合了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再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仅用了6年的时间即完成了计划的基本目标,在日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八十年代台湾经济扫瞄:两条上升着的曲线70年代是台湾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此间有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年均增长率达10.17%。人均国民生产值1976年突破1000美元,1978年高达1895美元。在经济蓬勃兴旺、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制定了80年代《经济建设十年计划》,提出“拓展对外贸易以带动整体经济之持续稳定与增长”的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年均7.9%,其中,农业1.5%,制造业10.3%,工业10%,服务业5.8%。产业结  相似文献   

15.
计划名称制定时内阁计划期增长率目标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池田1961~1970年(10年)7.8写中期经济计划佐膝1964~1968年(5年)8·l%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佐膝1967~1971年(5年)8.2%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佐膝1970~1975年(6年)10.6%经济社会基本计划田中1973~1977年(5年)9.4%昭和50年代前期经济计划三木1976~1980年(5年)6%强新经济社会七年计划大平1979~1985年(7年)5.7%80年代经济社会的展望与指南中曾根1983~1990年(8年)4.0%与世界共生存的日本竹下]988~1992年(5年)3.75%灰“与世界共生存的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是1988一1990年的实绩.实际增长率(10.0%)(10.1%)…  相似文献   

16.
周玮 《西部大开发》2012,(3):100-102
2月28日,我国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研究制定的一部规划。文  相似文献   

17.
越南将成为亚洲第六小龙老兵越南的经济战略是惊人的。自美国解除对越经济制裁之后,越南制订了发展经济战略计划,投资400亿美元,预定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国家经济发展增长率为州。计划用80亿美元发展全国公路,用10亿美元修建深水码头,另外还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18.
甘肃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倪克湖一、甘肃经济的总体波动与全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甘肃国民收入增长率(GSNIRT)(以1952年为100)和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NIRT)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二者做图(如图1)。图1反映出,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19.
李金科 《辽宁经济》2010,(10):54-55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是今年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最近,有关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方面的报道不绝于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改变我国经济长期依靠高投资、高出口驱动而消费低迷的治本之策,也是辽宁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师颖新  邹洋  丁颖 《特区经济》2010,(8):100-102
对日本长期以来的扩大内需政策进行了回顾。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随后的大规模公共投资、日元升值和金融缓和政策并没有使日本的经济结构发生本质的改变,相反却导致了政府债务急剧上升和泡沫经济的出现。近年来提出的新经济增长战略和区域内需理论,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其有效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