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过高馥的人,都会说:这个女人真不简单,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啊!她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比许多北京的当地人说得还有味儿。高馥为自己取了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名字,这一点与那些身在外企的中国员工喜好给自己起个洋名的情形恰恰相反。 高馥的风格十分干练,说话的语速很快,办起事来风风火火的。她所领导的中法工商会人数不多,但却是一支精干的团队。这支团队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西配楼的一层已经安营扎寨工作了近十个年头,她们的工作业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在华法国企业 都是我们的会员 记:高馥女士,我今天之所以来采访你…  相似文献   

2.
张薇 《国际市场》2006,(4):40-41
法国人高馥女士身着白色功夫衫,形神飘飘欲仙。她说话语速奇快,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令人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她道地的“本土化”。甘安懿则另一副气象,一身精致正兰职业装,说话看似柔弱,但却句句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3.
王晓耕 《新财富》2004,(8):100-10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里是与自己志趣、背景、经历相仿的人。富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出于生意的需要,富人们更需要结纳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如今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富人俱乐部,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其实说起来我也算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因为我也是中国母亲的孩子,我出生在北京。我的母亲是个中国北方人,曾在多所法国大学的东方研究与语言系里执教。我的父亲是法国人,他是个汉学家,同时还是一名外交官,写过许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我的童年时代跟随父母在中国和越南度过。  相似文献   

5.
风是醉的,地是醉的,人是醉的台湾著名葡萄酒鉴赏家林裕森曾这样说过,如果法国没有了葡萄酒,古巴没有了雪茄,中国没有了丝绸和瓷器,这些国度的人还能有几分骄傲?  相似文献   

6.
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中国人面对的现实,差距使一种不自信的社会心理普遍产生,不自信甚至影响到某些要由外国人说才算数。一些人热衷炫耀自己获过某项国际金奖。上过某个外国排行榜。某本外国刊物对自己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企业界对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有不同的看法,赞同“中心说”的人从中国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反对“中心说”的人从中国经济发展中事实存在的“后发劣势”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研究认为双方之所以产生争论,关键在于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做不了房地产,中国98%的人都做不了。”他又说:“我只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做中国最好的房地产商。”  相似文献   

9.
黄婉华 《大经贸》2009,(10):18-19
朋友家二楼的房子,原来开的是小窗户,要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好不容易在郊区有了一套大别墅,一定恨不得把二楼都改成朝阳的落地大窗户,但是,在法国,这是不可以的,首先要得到法律的许可,然后是邻居家的同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形势恶化,但法国艺术展却格外火爆。英国《独立报》在2日的报道中说,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法国大皇宫国家美术馆前,一向厌恶排队的法国人冒着严寒彻夜等待,为的是在毕加索画展结束之前一睹大师作品。  相似文献   

11.
这家被磨损的法国公司,正试图改造自己,让品牌变得锃亮起来。理想很乍满——3年在中国开200家门店,而现实很骨感——开丁不到40家钱就亏光了.,这就是台湾人张麒镕2007年上任法同时尚户外品牌艾高(AIGLE)中国区CEO时面对的尴尬局面。此时,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底,照例又有一批或新或老的关于预言的泡沫在绚烂之后归于破裂。曾经,有国外专家说,物流业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行业之一。加尔布雷思曾经说过,预测经济前景的人只有两类:一类是那些不知道情况的人,再一类是那些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这句话可以作为对此类预言最好的注解。不管当时这些预言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三年前,肯定存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中国物流,  相似文献   

13.
张晓岚 《广告大观》2006,(9S):83-84
有人说,中国已进入了“概念消费”时代,我不这样看。因为我发现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沿用着概念消费的手段。上至改朝换代,下至柴米油盐,含蓄低调的中国人一直都喜欢把自己的目的,用一个概念包装起来,好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如此这般,实在是万不得已,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14.
陈谷:在两个月前的成功营销月度沙龙上,我提出一个“奥运大赦”的概念,意思是营销人需要赦免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打开精神的枷锁。加缪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我看,很多营销人都自我禁锢了。为什么一说到奥运营销,就要和刘翔、水立方、五环、鸟巢,福娃、中国印等挂钩?  相似文献   

15.
刘贤方 《商界》2011,(10):52-54,56
中国人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一说法也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当我们长期地生活在某个文化中,就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丧失了文化的敏感性。只有跳出自己文化的圈子去观察,才会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赵平 《现代商业》2013,(15):276-276
中国和日本促膝而谈。中国有“手把手的教”的说法。这是“亲切教授”的表现形式。还有“促膝而谈”的说法。“促膝”意思是碰到对方的膝盖上。但不是摸对方的膝盖,而是用自己的膝盖触碰到对方的膝盖。当然就这么站着是碰不到对方膝盖的,所以,两人都是“坐着”、“促膝而谈”。言外之意,中国人讨厌“手舞足蹈的说这说那”。中国人认为只有坐下来慢慢的说,才能开诚布公的进行对话。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坐着”是表达诚意的第一步,是表达不伤害对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学者,因为他学有所攻。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外交家,因为他有高超的谈判艺术。还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卖国贼”,因为他曾在入关谈判的承诺上作了“不应该的”让步。也有人说,龙永图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以自信、果敢、从容与才华见证了中国入世谈判所经历的艰苦与成功,通过他国人熟悉了来自中国的强硬声音与来自世界的一片掌声。而龙永图承认自己是个“洋务派”,并自言自己是“技术官僚”。不论世人如何评说,这位当年“叩关”的龙永图今天仍在“闯关”,不论他作为当年的中国人世首席谈判官,还是今天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他的形象与睿智已深深嵌镶在了更多的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2,(19):22-22
早年,有同学留学日本,回来时告诉说:其实日本人很看不起中国人、韩国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富、自己强。所以表面上,中日友好,但骨子里,日本人还是自以为是。这是日本至今不愿为当年侵华战争道歉的原因,也是今日公然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面子 面子固然重要,所以,多数人都在爱面子,讲面子,给人面子,求人给个面子的圈子里打转转。于是乎,有人还专门写了‘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文章,以反对将面子的重要性放在真理之上的做法。然而,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脸其实更重要。“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说某某人“不要脸”,那可比说“面子都不要”肯定重得多。因为,面子一般都是外在的,别人所给予的,而脸连着自己的血肉,生来是自己的。正如俗话所说:“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挣的。” 科瑞人讲“人是企业之本”,所以,个人的形象往往代表着…  相似文献   

20.
忽悠大师     
有人说,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才需要做广告,而大部分情况是,企业家自己不太解自己的产品,大部分传播出去的概念都是人家广告公司提出来的:据一位科学家说.人类至今对睾丸的认识,远远不如对月球认识的清楚.可见人都是看别人清楚,对自己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