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燕 《冶金财会》2006,25(8):16-17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管理制度中激励约束机制大致有三种:薪酬制、股权制和期权制。薪酬制,即以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劳动分配制度激励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形式。股权制,即实行职工持股计划或职工持股,让职工既可以获得劳动收入,又可以获得资本收入。期权制,即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是指公司授予其经营者或有贡献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三项比较,薪酬制是一种常规的激励办法,比较容易实施,它主要以奖励过去为主;股权制和期权制都是一种相对长期的激励和约束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把企业发展和经营者、员工的劳动收益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实行股票期权制激励措施条件还不成熟。2006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上市公司中有选择的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这意味着股权激励方式将开始在我国逐步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2.
苗卿华 《董事会》2013,(9):94-95
要破解以往"一搞就乱,一管就死"的劫,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为出发点,做好员工持股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推行企业建立实施员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中国企业普通员工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持股比例很低、国企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厌恶风险等特点,使得单纯的员工持股无法解决国企产权“不明晰”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难题。  相似文献   

4.
一、员工持股无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 ,员工持股现象正在广泛发展 ,但情况有所不同。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员工购股。大众持股现象在美国最为典型 ,差不多 6 0 %的公民都购有上市公司的股票 ,若加上非上市公司的股民 ,可能要达到 90 %以上 ,当然其中主要是广大职工。转轨国家为了实行产权变革 ,也发动广大职工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中国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职工和大众除了购买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外 ,还实行企业内部职工持股 ,其形式有集资入股 ,或股份合作 ,或企业股票上市前给内部职工以一定量…  相似文献   

5.
职工持股制度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关键问题的处理与完善,本文观点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因素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可以说.谁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谁就拥有了制胜的先机。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人力资本对其自身产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分享制企业的激励问题。分享制首先是一种利益关系,它是通过利益关系产生激励作用的。激励相容表明一种正激励,而激励扭曲表明一种负激励。一般来说,激励可以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激励效果不可能完全均衡,就会造成企业既有技术关系的变化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而投入要素结构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已有的利益关系构成影响。在缺乏精心设计和组织的情况下,就会扰动分享制企业的既有利益关系,从而造成了激励扭曲问题。由此出发,本文对利润分成、员工持股、EVA分配、分配权分配的激励相容问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员工持股制度是深化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明晰企业产权和产权制度多元化、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国有企业战略改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分配制度改革从打破大锅饭开始,收入逐渐和贡献挂钩,企业的激励机制从精神鼓励到毛巾肥皂再到住房汽车和钞票.当20年后,我们的员工发现工资所得之外还可以理直气壮地收入资本利得;当新经济企业的员工可以用技术、管理能力等等原来只能换取工资的东西去名正言顺地换取资本,转眼间得到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而企业的老板和政府管理层却发现金钱激励的边际效益递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得到越来越广泛认同后,更多的人希望在用工资认可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能够找到更好的形式、更充分地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富裕.  相似文献   

10.
王德发 《工业会计》2003,(10):54-5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企业改革的产权不明的问题已有了很大改观,各地纷纷出台以推进员工持股计划为手段,变更企业所有制结构为目的的改革措施,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动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就员工持股模式及持股计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国企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熊锦秋 《董事会》2014,(10):22-22
正赠与完毕后,邵根伙的持股比例将降至38%,但不会改变其亿万富翁成色;况且员工持股计划之股东权利将授权给邵根伙代为行使,赠与后不会改变其实际控制人地位,由于有员工新资金的加入,反而会增强其控制地位无偿向员工赠与数额巨大的公司股票,大北农8月末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引人注目,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邵根伙的这一举动,或许是员工持股计划最具实际操作价值的方式。大北农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试谈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联通、联想集团等9家企业为代表的首批中国股票期权制试点已于11月初经国家批准,中国企业产权制度深层次改革的帷幕自此拉开。它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新的伟业有着极其深远的里程碑作用。 新经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部价值是企业经营者、知识持有者、劳动者和资本共同创造的。发挥经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核心作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全体员工全心全意服务于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特别是员工持股制度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 1.什么是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计划是资本持有者与知识所有者、管理者以…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 ,实现资本人格化是核心问题之一。实现资本人格化 ,就需要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出发 ,充分估计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深远意义 ,并立足国情 ,区别不同企业情况 ,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职工持股实践。职工持股制度存在“三个有利于”推行职工持股制度有利于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由此造成国有企业优秀人才的严重流失。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现实中,许多企业希望通过薪酬政策达到员工满意的目的。然而,员工对薪酬政策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公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何志聪 《董事会》2014,(8):35-35
正若"员工持股"计划的本质未触及、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反而可能变味为"打土豪、分田地"的一种形式,监管机构希望通过"员工持股"建立起"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的格局似乎成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纵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其实员工(或"管理层")持股既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新产物,也并非实践过程中的创新突破,本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仅是在国内A股市场以明确员工可以通过持股来享有公司剩余价值的分享,并力图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此若区分这个"劳动者"究竟是指从事企业经营的管理层还是从事企业运  相似文献   

17.
<正>职工持股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符合现代世界经济制度革新潮流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引入职工持股制度,先是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推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进而在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引入职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员工股权激励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指导意见》看,其针对"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强调的主体应该是上市公司员工而非仅仅管理层,要求员工持股计划的总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从目前所谓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事实上几乎等同于高管持股。而国资背景企业中普惠式的员工持股,又容易变成全员福利,难以起到预  相似文献   

19.
自五十年代初开始,在外国股份公司中,职工待股逐渐受到重视。最早的倡导者是美国的路易斯·凯尔索。凯尔索及其追随者提出,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经济将逐步变成资本取代劳动力作为生产财富手段的经济。劳动力对于产出的贡献,已从1776年亚当·斯密时代的90%下降到本世纪中下叶的60%。这种递减趋势将越来越快。随着劳动力对产出贡献率的降低,依靠劳动收入的工人,其生活水平很难大幅度提高,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将愈来愈突出。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出发,凯尔索提出了“二元经济学”理论,他认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李骏 《董事会》2015,(Z1):40-41
内部监督机制通过管理层持股(或者说员工持股),将公司利益与每个员工利益进行紧密挂钩,促使内部员工自发地去监督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经营活动,有效地防范企业家的短期行为,甚至是损公肥私行为,这是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公司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