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损害责任是国际责任制度的新领域,其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与传统的国家责任有较大的区别,是对传统国家责任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两种责任制度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国际责任制度的内容。对于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主要表现为损失的分担,出于保障受害者利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探析了如何构建跨境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开征碳税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属于环境税类,是对二氧化碳征收的一种税。碳税的开征要有理论作支撑,碳税开征的理论基础包括污染者付费理论、双重红利原则、环境的负外部性等。虽然目前对于是否开征碳税还有较大的争议,但当我们从理论上剖析碳税开征的经济学根源,我们会发现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一种公共财产权形式,法律上称为全民所有制。除少数归集体所有的土地之外,其他土地的所有权都属于国家所有。土地真正的使用者只能获得某一段时期的用益物权,在土地上进行生产、生活的单位和个人只有从40到70年不等的使用权。往往在土壤污染的状况被揭发出来之时,土壤使用权人已经不复存在或换作他人。如此一来,土地的所有权往往与地上的企业相分离,造成污染的企业只在使用权的范围内尽到管理义务。政府的角色是监管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以及土地的所有权代行人;而企业只是土地的直接使用者。以目前已有的实践来看,整治费用之巨大,远超过一般企业的承受能力。因而,单纯地通过污染者负担原则来要求造成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5)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习总书记在2016年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决心与信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可使环境违法行为"违法必究"。文章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对比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指出我国在公民环境权、环境侵权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环境侵权的免责事由以及环境侵权中的诉讼时效等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环境民事侵权行为认定的困难在于污染环境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损害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因果关系认定的困难。法官需要根据举证责任分配标准,适当地分配举证责任,力图通过原告的举证责任和被告的说服责任,达到一定的证明程度,以对案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政府,在再分配领域,政府通过运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达到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目的。当前,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欧盟一直致力于贯彻和推行风险防范原则,不仅其成员国的环境政策和立法积极地走在国际的前沿,同时也在国际谈判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欧盟的相关立法政策,对我国环境法对风险防范原则的确立和适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优先原则所承载的功能,只能是遇到环境(生态)风险科学性不确定的情形,应以保护环境(生态)为优先的原则,学理表述应为风险防范原则。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史上,这是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首次直接规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立法技术而言,环境基本法中立法目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三个条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新环保法的基本原则条款不能孤立解读,必须与第一条有关立法目的条款、第四条有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条款的新修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效益原则应是可持续森林病虫害损失控制的首要原则 首先,在获取最大森林综合效益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林业经营模式,如目的树种、是否混交或混交方式。假若在其他效益和成本都相等的情况下,一种阔叶混交林没有病虫危害,预期年经济收入为1500元hm2;其次,采取适当的、切合实际的森林损害控制手段和管理体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森林综合效益的损失;这种森林损害的控制,应立足于长期的、整体的综合效益的追求,即可持续控制:化学农药之所以受到许多批评,正是它只满足了人们对短期、局部、单方面利益的迫求,而难以兼顾长期的、整体的综合效益,造成环境污染、病虫恶性循环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诚信义务是确定财务报告法律责任有无的依据.本文从相关人员的诚信义务出发,探讨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主体.文章认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董事、监事、经理、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等相关主体,对投资者负有诚信义务,因此,应当就虚假财务报告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一般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则与外部投资者不存在直接的诚信义务,因此,只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赵磊 《财经科学》2007,(8):87-95
公司法意义上的有限责任是不存在的,任何主体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和法人都应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只是自然人实现这种责任形式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而自然人破产理论是建构自然人有限责任制度必不可少之保障,应当修正公司制度中的责任理论,同时承认自然人的破产能力来构建出完整的自然人有限责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环境刑事责任实现方式一般划分为刑罚方式与非刑罚方式。环境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主要体现了两个发展趋势:在刑罚措施上财产刑将取代自由刑扩大适用,相应的资格刑也将不断引入适用,这是其一;其二,以刑罚措施为基础,非刑罚实现方式将在环境犯罪中越来越多地得到适用。而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更是现代刑法转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资产配置是现代证券投资决策中的首要环节,资产配置,尤其是战略性资产配置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强有力免疫手段。文章简单介绍了基金资产配置的基本模型,即传统的资产配置模型和国际上最新的资产配置模型。文章通过采集我国基金业的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基金资产配置对基金收益率的贡献度总体上偏低。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对于以股票型基金为主要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流程的设计以及研究资源配置上需要更多地倾向于分析行业和具体的上市公司;二是由于制约中国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的交叉持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观,因此为了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基金可以保持适中规模;三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基金的供给,加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竞争程度,促使基金管理人不断改善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基金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意识的概念是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而产生的。环境意识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是对环境的认同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人们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环境变化和生态平衡,并且会自觉地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环境意识包括环境认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环境法制观和环境参与观五部分,分为感性认识、知识、态度、评价和行为五个层次。对环境意识的研究在人与自然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化。本文指出,只有赋予当地居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环境与自然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环境区居民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公地性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区域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工业发展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包括环境成本的构成、核算的原则和核算方法。将区域工业发展环境成本分为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域内环境成本和域外环境成本,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工业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及其空间响应。  相似文献   

17.
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而薪酬,作为企业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企业来说,薪酬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因此,如何在保证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并提高薪酬的激励性是许多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在分析当前的成本下造成薪酬激励性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可如何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薪酬的激励性的相关对策,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明凤 《时代经贸》2006,4(8):97-98
偷税漏税已成为社会的流行病,致使我国税收严重流失本文在分析偷税漏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偷税漏税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精神损害是指第三人因耳闻或目睹直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引起的心神不定、精神萎靡、绝望等种种精神损伤的总称。我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时间较短,现行法中存在许多不足:立法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第三人范围过于狭窄;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缺乏明确定位。因此,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须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完善立法体例;扩大赔偿的范围;明确第三人的范围;规定赔偿金额的幅度。  相似文献   

20.
论反倾销应诉的基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愈演愈烈,如果纯粹按市场化方式操作,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规避市场失灵的应诉基金模式,重点分析了确定应诉基金规模的依据、管理应诉基金的方法、企业利用应诉基金应对反倾销的策略以及应诉基金的功能和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