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岩溶地下水系统海水入侵垂向非均质的正确确定,不仅对掌握海水入侵规律,进一步认识系统水文地质条件,且对系统的开采井孔的最佳取水部位的确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某岩溶地下水系统井液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分析论证,闸明了井液电测的新用途—岩溶地下水系统在海水入侵条件下,确定最佳取水部位。井液电测井的基本原理与普通视电阻率测井相同,不同之处就是所采用的电极系形式。它不受井壁和用围岩层的影响,可准确地划分出咸淡水分界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沿海地区面临着能源基地、重化基地、钢铁基地和林浆纸基地等大中型企业建设对北部湾海域和海岸产生潜在环境污染的威胁;海洋的过度捕捞、海水养殖的扩大,影响与破坏了北部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在当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广西北部湾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为推动广西经济从内陆发展模式向以北部湾区域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深入开展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并提出有利于促进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能源利用是海水淡化的关键,也是决定海水淡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面对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海水淡化需寻找能耗低、效率高、对设备投入要求不高的新型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很好的选择."日前,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了"开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的发展目标要求.如何将再生资源引入海水淡化?再生资源会为海水淡化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本刊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侯立安,于是引发了侯院士上述一番阔论.  相似文献   

4.
宏观政策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海水淡化是增加淡水供给的开源之举,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FGD)。2)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由内陆向海洋地下水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沿海岸线方向,整个潮滩地下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3)通过对潮间带中部最低盐度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圈定了厦门湾潮间带高渗透天窗范围,推测高渗透天窗对SFGD影响较大。4)通过对典型剖面地下水、近岸海水盐度动态监测,发现潮汐对潮间带SFGD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和地区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到各指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办法。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受到地区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与当地农民的培训与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和地区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到各指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受到地区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与当地农民的培训与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区200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运用单向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与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考虑了主要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再次支持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区微观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市场激励,并在对技术创新的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合力作用下,最终达到提升一个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来看,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发展中国家往往能以较低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临界值。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对环境治理投入及其效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治理,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要素禀赋和治理能力的差别,形成环境治理效果的合理预期。不断强化结构性治理,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平台,深化跨境产能合作,有效纾解产能过剩。同时,积极探索重点地区之间生态环境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完善污染治理受损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动态、可调整的生态环境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年~ 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宏观政策     
《中国科技投资》2012,(25):11-12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和推进全国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与创新,支撑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预计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00-950亿美元。从区域来看,未来20年国际海水淡化市场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中东地区,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印度和中国。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科技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湖南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掠夺式和粗放型的旅游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要想实现湖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生态环境补偿。为此,本文根据旅游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中央和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需求及影响,从旅游地生态环境补偿的主客体、强度、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建立湖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安全。目前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必须引起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界人士高度重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必须注重对公民进行生态伦理观的教育 ,增强公民的生态环境安全意识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 ,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安全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部欠发达的新疆克州地区金融机构撤并及信贷资金外流加快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营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资源现状,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环境地质灾害,进而探讨了资源、环境与人口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提高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树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全民动员,美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许多地区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影响很大.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定量方面探讨了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同时,对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许多地区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影响很大。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定量方面探讨了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同时,对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许多地区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影响很大。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定量方面探讨了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同时,对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中的流域中游生态和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黑河、石羊河、塔里木河、宁夏黄河段及内蒙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及其调度的案例,讨论了干旱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中需要考虑的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实施水资源配置后对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水权转换中的生态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