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商品包装,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身就是传播文化信息的有形载体;农产品包装,则是传播彰显农业文化、耕种文化、乡村文化的新型载体。在新时代、新市场、新需求中,消费浪潮间不断涌现农副产品包装的新亮点,显现出社会市场发展的另一类新文化群像,农副产品包装"由农而生,为农而行"。日前与一位老友叙旧侃论乡村里的"山海经"。言谈之间说到了"三农",话题转叙到当今农副产品的包装话题。这位曾经一辈子从事基层农村工作的老领导颇有感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是时任市委农工部部长,看到那些华丽多样的工业品包装在市场大行其道。我就说‘什么时候农副产品也能够  相似文献   

2.
创造新的价值取向-试论包装设计与品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时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与消费社会息息相关,特别是它们的外观不仅是功能的载体,而且成为某种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象征。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分支,以及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中视觉识别(“VI”VisualIdenti-ty)的应用要素之一,对于商品社会品牌文化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品牌文化也引领着包装设计向多元化且有意味的方向发展,以满足、适应人们物质消费时的精神需求。这就是说,包袋设计赋予了产品本身使用价值之外的功能,提供了品牌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又反映了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3.
所谓包装文化定位是指根据包装所针对的文化圈或文化类型以及文化圈或文化类型中不同阶层、群体的文化心理需求来确定包装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该包装所展示或蕴含的文化更大程度地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纳。因为文化无所不在,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与观念。因而,包装的文化定位恰恰就是寻求人们的群体期望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作为文化构成要素与社会文化的特殊物质载体的包装,能否被消费者认同、接纳,关键看这种包装所展示或蕴含的文化是否融入了与该群体所处的文化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包装工业》2008,(4):62-63
老北京的宫廷御点和民间糕点如何既保留自己的传统特色,又能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和追求健康、时尚的需求;新北京独具文化特色与丰富内涵的食品怎样借助奥运商机,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弘扬北京悠久的历史,传播传统饮食文化?2008年3月26日,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北京食品协会、北京包装技术协会,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宫廷御点”和“京八件”2个系列的3套“新北京特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而现代茶叶包装也被赋予了文化传播的功能。现代茶叶包装仍然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一些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外在社会环境的纷扰,生活压力的渐增,人们逐渐追求自然宁静,回归本真的禅文化,禅宗文化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而精妙。禅宗“无念为宗”思想的反映也正和减量化包装设计“无中生有”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以禅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影响为启示,从艺术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禅宗影响下的减量化包装设计,对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风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包装工业》2008,(1):27-28
目前,调味品市场的现状可以用“激烈”和“火爆”来形容,现从包装的角度谈一谈顿包装调味品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旅游商品包装不仅具备使用、保护、促销等功能,它还肩负着文化传播、宣传旅游目的地等重要功能。基于文化视角,研究旅游商品包装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创意工艺品包装设计对于促进创意工艺品销售,传播创意文化以及传递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义乌及国内多数工艺品市场,创意工艺品包装设计美学意识、设计理念都较薄弱,不适应创意工艺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将文化创意融入到创意工艺品包装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创意工艺品内涵、形成创意工艺品特色、创立创意工艺品品牌。在分析义乌创意工艺品包装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点进行分析,对创意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创意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内核的设计文化理念到外在的物质设计形式,都表现出对文化意蕴的观照.无论是作为包装载体的材料,还是构成包装具体形态和风貌的造型、装潢,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象征性,并蕴含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并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每逢佳节,市场上的过度包装之风总要刮起。保健品、南北货、糖烟酒等礼品的豪华包装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这些年来,遏制礼品过度包装的呼吁不绝于耳,尤其是月饼的过度包装在近年的中秋节一再受到舆论谴责。今年,上海、北京等地方“两会”上,礼品的过度包装又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啤酒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许多消费者购买啤酒时,往往根据包装和装潢作出购买抉择。有的消费者成为“回头客”购买某种品牌啤酒,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该啤酒的包装方式和口味。在商品十分丰富的今天,啤酒企业要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打造一个烙印,就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何使自己的品牌及包装上的文化品位与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让消费者牢记你的品牌形象,用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去征服消费者。市场调查告诉我们,只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啤酒包装日益强烈的文化与感情诉求,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品牌包装设计应着眼于市场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把减量、瘦身、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主要目标,以简约设计的观念来限制包装消费,达到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包装,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商品。包装扮演着本体与附属的双重角色,是今天品牌与商品不可或缺的载体。设计与生活的关联已越来越密切,然而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走入了工业文明的误区,以包装设计为例,供货商、设计师以极大刺激消费者消费为最终  相似文献   

14.
怎样搞好包装设计,改变我国“一流原料,二流产品,三流包装”的被动局面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洋味”与“民族化”的争议。前者认为:“洋”就是先进,不“洋”则不能与国外、港澳的包装抗衡。奉此宗旨者设计出的包装,好的一面是颇有现代气息,不好的一面是过分崇洋、仿洋、抄洋,以至在包装的主视面上排满外文,一副“假洋鬼子”的面目;至于后者,则片面追求“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调动多种传统手法创作,其精心设计的“佳作”,宛如精美的工艺品。这类包装中的“佼佼者”往往在各类评比中获奖。但可惜市场反馈…  相似文献   

15.
预计到2015年,整个酒类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1209.5亿元,其中白酒包装市场规模约为645亿元,啤酒包装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葡萄酒包装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黄酒包装市场规模约为34.5亿元。酒类创意包装创意包装区别于传统功能性包装,其通过创意设计的表现手法在产品包装中融入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及行业特性,并结合生产技术、材料、工艺、结构等,使产品更具生命力和更高的附加值。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包装工业》2006,(8):13-13
“人老谢事.古之礼也”。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已占全世界人口的13%以上,到2020年将增加到20%左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己达1.26亿.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包装设计师研究适合老年人用品的包装势在必行,也是当今包装设计领域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今日的大千世界,“绿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包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在完成它的三大基本功能即“保护、方便和销售”的同时,必须在材料的使用和保护环境上与“绿色”的要求相协调,这也是包装得以司持续发展的前提。包装要唱响“绿色”基调的主旋律,是世界包装业发展的潮流,“顺者昌,逆者亡”,这也是我国包装产业必须认识清楚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传播和高新技术、新优材料的不断出现,软包装正朝着“品质保证”和“创新设计”的方向发展。   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印尼等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包装材料。日本还积极研究包装设计,其技术与水平均居亚洲首位。日本公司以产品零售价格的 10%投资于包装,较亚洲其它国家都高。因此,日本产品的包装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欧美既高度重视包装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同时注重包装技术创新。近几年以德国和美国的成绩最为显著。   我国的彩印制盒包装和彩印塑料软包装是轻型包装的主体。主要市场在食品、饮料、日用化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一个新的行业——会展业已悄然兴起,进入了商家、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的视野,并吸引广大民众的“眼球”。鉴于会展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和更宽泛的角度研讨“会展经济”。包装行业如何应对“会展经济”并抓住机遇谋发展?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包装总公司中联展览公司总经理马开立先生。  相似文献   

20.
包装文化,一般被界定为文化与商品包装相结合、相融汇而创造出来的体现于商品包装活动之中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称,包括商品商标,包装科技、包装伦理、包装管理、包装装潢、包装工艺过程及包装物质产品等.包装文化,从一定意义来说,即是人的包装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所以,我们应从实践与包装文化的产生入手,结合其蕴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