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兰西是20世纪最富独创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市民社会”概念是葛兰西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的范畴。他从文化层面上阐释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方式开创了研究市民社会的新路径。或许在对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中,能达到对葛兰西市民社会思想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来看,他开启了一条新的方向即文化和意识形态转向,我们从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可以看出其变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宪政与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市民社会的词源、特征和历史演变来看,市民社会和民主宪政与法治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社会培育了宪政文化,蕴育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概念作为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一个历史范畴。自14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并逐渐成长以来,“经济人”这一角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针对当代市场经济对”经济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需求,社会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打造三位一体的“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商业范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概念,同时,商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范畴,而且是一个经济关系范畴,在商业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商业范畴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现代商业范畴较之古代,近代商业范畴是一种扬弃,商业范畴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加入WTO后我国商业的有效监管和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文本宪法而无实在宪政”,“有形式法制而无实质法治”,原因何在?中国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为了加快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以为宪政与法治铺垫基石。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进一步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进一步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西方宪政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 ,实现宪政的根基是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 ,而有一部较为完善的客观地反映市民社会要求的宪法仅是实现宪政的法律保证。文章通过对西方社会宪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的考察与分析来揭示市民社会与宪法的互动关系 ,从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反思中国宪法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并对当代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宪政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地名作为重要专名之一,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不能不同地点的语言符号标志,也是语言学的范畴。同时地名作为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元素,它承载着民风民情,历史掌故和地域特色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阜阳城区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地名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应该从法律的一般价值入的,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亦有所不同,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的的价值取向应当是:(1)发展公平;(2)社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早期马克思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决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切入点,是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一概念被有意无意忽视,或者直接被"资本主义"取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望月清司以文本为原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市民社会"概念是串起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认识,是理解和预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未来历史过程的"应有之物"。了解望月清司"市民社会论"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还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受到某些质疑时更好地对这些质疑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即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分离,这种分离并不如同王晓升与聂锦芳所说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特点",而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市民社会与尚未实现资本主义转型的封建政治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乃至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前提,同时也是历史的前提,但这种历史前提并不因此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限域",相反,恰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为我们提供了透视那些尚未实现分离或在分离基础上重新实现整合的社会阶段与社会状态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间法的话语演变及其相关范畴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图从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关系入手,清厘民间法与习惯法、市民法、国家法之异别,在对以上范畴作了重新理解的基础上,以期辩明民间法之超然地位,并着重对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现代化进程与城市社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范畴.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的发展目标,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产生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0%,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在未来15~20年,将有5~6亿农民成为城市市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城市社会问题高发状态,诸如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城中村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城市改造问题.社会犯罪问题等。对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立场上来加以认识,必须站在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角度加以评判。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向二元分化与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市民社会和民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社会二元分化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做到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提升政府能力,实现制度创新,服务行政,培育市民社会等五个方面,并最终把“善治”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其实质是政治国家的公权力凭借强有力的国家强制力对市民社会私权利的干涉和管制,使公权力和私权利都背离了原有的法律运行轨迹和市民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经济民主便是对行政垄断予以规制当然的价值取向,在规制模式的选择上,则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有高度独立性和极大权威性的反垄断法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17.
在"市民社会"理论形成史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为其中重要的过渡环节,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对市民社会的性质、原则及基本环节做了详细阐述,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当今新的国情背景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爱国理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该彰显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弘扬时代精神,升华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9.
社会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起源。需求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认识范畴,并且具有被创造性。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更应该创造需求,而不是从消费者那里去寻找现成的需求;在科技者,人们对一个学科、一种理论或某种技术系统的需求之所以成为热点。往往是因为这个学科、这种理论或这种技术系统中产生了标志性的成果,而不是需求热点在先。  相似文献   

20.
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上一个新台阶,有一个新起点。 今年作为实施城市管理“三年计划”的关键年,要让社会和市民对城市的运行效率、环境面貌等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这一目标重在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已有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在城市长效管理中带根本性的是健全和完善法制化、社会化、市场化“三大机制”,即依法管理机制、市民与社会参与机制以及市场化运作机制。其中,依法治市,强化依法管理,是推进市民与社会参与,规范市场化运作的先导和保障,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