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在考虑财政约束和财政激励的情况下,实证测度了地方财政行为对贸易收支的驱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效应要明显强于财政约束效应,因此地方财政行为会导致实际贸易收支的整体偏高,这也是中国贸易收支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的重要症结;平均而言,财政激励行为将使贸易收支高出基准水平76.69%,而财政约束行为则能使实际贸易收支降低69.54%。当前财政约束机制的调控效果正逐步显现,将推动中国贸易收支向"再平衡"状态趋近;财政激励行为和财政约束行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财政激励效应最强,净指数也最高,而中部地区的净指数最低,其贸易收支趋于基准水平。同时,各地区不同分位点上贸易收支的变动幅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区域财政收入分配不合理会造成财政失衡,缩小财力差距有助于建立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现代央地财政关系.本文利用2016年增值税分享改革研究了税收分享对财政失衡的影响,并提出了重构增值税分享比例的新方案.研究发现:增值税分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营改增”造成的纵向财政失衡,但加剧了横向财政失衡,拉大了区域财力差距;横向财政失衡加深是由于增值税分享改革后区域财政能力分化程度扩大导致的;调整增值税征收原则和分享方式,有助于降低区域间财政失衡程度.本文的研究对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内涵,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席毓  孙玉栋 《财贸研究》2021,32(6):1-11
基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收入偏离常态化的现状,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纵向财政失衡对预决算收入偏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处于较长时期的"超收"状态,不同区域内的超收规律基本一致,但超收幅度有所差异;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财政收入偏离度呈现正向影响,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偏离度呈现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纵向财政失衡程度低于门槛值时,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有所减弱.促进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多样化、增强地方政府财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性以及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可以作为缩小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度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政治是影响经济增长和波动的重要原因,但鲜有文献研究中国式政治经济周期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政府行为的新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探讨全国党代会和"两会"透过政府行为带来的经济影响。基于199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动态面板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LSDVC)全面分析了财政分权、地区禀赋和政治周期分别带来的财权效应、禀赋效应和换届效应。结果发现:中国存在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周期和显著的换届效应,政治周期首先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换届行为效应),这种行为效应在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框架下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换届经济效应),这种经济效应持续且稳健。本文从经济学视角释义了中国谚语"新官上任三把火",验证了基于政府行为渠道的中国式政治经济周期的存在性,为完善政府职能、优化宏观调控和谨防换届经济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第四轮中美经济对话中,两国贸易失衡再次成为重要议题。美方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而中方认为是美国单方面的出口贸易限制才导致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关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汇率因素和贸易结构因素。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将汇率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汇率调整对贸易顺差影响并不显著;结构性因素对贸易顺差影响较大。我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以来贸易顺差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失衡问题日益明显,经历了从逆差小幅波动到顺差逐渐扩大的过程,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金融安全、全球贸易平衡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我国贸易失衡状况的研究,发现其失衡的轨迹和表现,就此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造成其贸易失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结论。基于此提出有益于我国和其贸易伙伴利益的单边、双边及多边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财政政策安排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纵向财政失衡、要素市场扭曲对金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财政失衡会加剧金融波动,同时,税收竞争会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的影响,而晋升竞争会弱化该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间接作用,并且在间接作用中由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所引发的中介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康锋莉  艾琼 《财贸研究》2011,22(1):73-80
1997—2008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与经济波动的作用的分析表明:1994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并非得益于财政分权的直接作用,但其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的作用是直接又显著的;同时,分权导致地方竞争,异化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伍萌  高囡囡  张晓梅 《中国市场》2010,(28):113-114
本文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着手,分析了失衡的表现及原因。通过对政府行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政府长期以来刺激消费政策效果的盲区,为当前政府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算我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的双边汇率波动率,并利用OECD数据库中1995年~2012年我国与42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金融服务贸易流量数据,运用Anderson&van Wincoop(2003)结构引力模型框架和泊松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我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流量。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管制所导致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对我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银行和证券业来实现的,对保险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