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韩自贸协定已经结束模式谈判,进入到具体领域的出要价谈判阶段。双方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展开博弈。本文深入研究了韩国农产品进口的特点和关税水平、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并结合韩美自贸协定农产品的特殊安排,对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中韩国农产品的开放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中韩双方已达成的市场开放水平下,我国宜适当对韩方持一贯保护立场的个别超敏感产品进行让步,并以此作为谈判筹码争取我国对韩出口利益较大的部分水产品、蔬菜和农产品制品做出更大让惠,尽最大可能扩大中韩自贸协定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2.
经过中韩双方多年的努力,《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年末正式生效。该自贸协定范围非常广,涉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中韩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批准的覆盖范围最广!!的自由贸易区,所以协定的签订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该自贸协定的形成、现状、经济影响以及政!!策建议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杭生 《江苏商论》2006,(3):107-108
曼谷协定是我国加入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优惠关税安排的区域贸易协定。本文介绍了曼谷协定的由来与发展、曼谷协定的关税减让及原产地规则。曼谷协定税率要比最惠国税率低,充分利用《曼谷协定》的有关优惠条款将有助于我国商品对相关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5.
中韩两国建交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中韩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将会变得更多。当前,中韩两国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这将会促进两国经贸的繁荣发展。天津自贸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中韩自由贸易区实现对接,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本文中,介绍了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阐述了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韩双方自2005年启动自贸区民间研究至今已长达十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6月1日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中韩之间自贸协定的签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好处,助推中韩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将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本文将概括介绍中韩自贸协定谈判的过程,并从中韩自贸协定的意义、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花 《价格月刊》2016,(2):81-84
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不但有利于增进两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在阐述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及其对两国和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回顾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进而对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岳菲菲 《中国品牌》2014,(12):30-31
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会晤后,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这标志着,历经30个月,中韩自贸协定(FTA)完成实质性谈判,即将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草签,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发展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带来了新的课题。全国多个区域都在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了多种实验区及示范区,期望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本文通过浅析金普新区的经济发展现况及举措,揭示了金普新区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RCEP签署前已和中国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的RCEP缔约方贸易和关税减让情况在RCEP签署前,中国已和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整体自由化水平较高,仅保留了部分敏感产品。其中,中国的例外敏感产品主要是粮油糖棉等部分农产品、木材及纸制品、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而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对中国的自由化比例也普遍较高,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的新加坡实现了100%零关税。  相似文献   

11.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韩不建立自由贸易区,那么中韩贸易将会较大程度的受到韩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带来的影响;如果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更有利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ransfer-price effec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multinational firm and a domestic duopolist in the presence of resale-price restraints. The transfer-price effect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trength of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ltinational firm and the domestic firm. The transfer-price effect may give rise to an \"anti-protective\" tariff increase, wherein an increase in the tariff rate increases optimal host-country sales of the multinational firm and reduces the optimal sales level of the domestic firm. These results are valid with Cournot quantity-competition as well as a Stackleberg duopoly with either firm as the leader.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成为了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途径。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责任重大,其利益亦不应仅仅局限于贸易创造效应。在目前东亚地区大国间尚难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韩自贸区建设将成为本地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集体供给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产业内贸易程度不仅可以衡量一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国际分工地位,而且能全面反映贸易双方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消费者福利等多方面的优势。文章通过对1992~2007年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和实证分析发现:中韩产业内贸易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太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多为垂直型,并且有加工贸易的迹象。因此文章建议: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环境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进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借助中韩自由贸易区关税优惠政策和原产地的便利,进一步扩大中韩贸易市场份额,共享中韩自由贸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on the basis of country heterogeneity in the tariff level. We demonstrate that a country's unilateral incentive to form an FTA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the (negative) market concession effect and the (positive) market expansion effect, both of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tariff levels of the two FTA partner countries. Global welfare is maximised when all country pairs form FTAs. Two countries in equilibrium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an FTA when their tariff gap is smaller or when their tariff levels are neither very high nor very low. This finding is robust to several extensions of the model. Our preliminary empirical analysis provides some evidence for the finding.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GTAP模型,就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生产格局、GDP和福利水平等方面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奶产品、畜牧业、动物肉及其制品等会受到较大冲击;中国各产业的产出水平不会受太大影响,而新西兰各产业的产出变化相对明显;新西兰所受经济影响要大于中国所受经济影响;中国的GDP和福利水平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新西兰的GDP和福利会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东盟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各个经济体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贸易的话语权。本文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规模以及各个成员经济体的产业竞争优势,运用GTAP9.0数据库和一般均衡模型,以逐步降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部成员之间关税水平的方式,探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情况。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内部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直至零关税水平,成员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福利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国内经济产出增加、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印度和东盟的国内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效应、贸易条件出现小幅恶化现象;同时,各个成员方的产业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年,韩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正悄然上升,极有可能成为东亚双边FTA第二交汇点。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应当制订相应战略,使东亚经济合作在正确轨道上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newsvendor inventory model in light of green product market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e firms. In this model, comparison between green and non green marketing is analyzed including subsidy and tax implementation by Government where the Government offers higher subsidy and lower tax to the green producer unlike the lower subsidy and higher tax to the non green producer. There is also price contest between green and non green producer as the demands of the products are dependent on sales price, carbon emission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dex. Assuming the cost and profit parameters, an expected profit function of the systems is formulated and maximized analytically.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illustrated to justify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