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给美国的发展带来诸多困境。贫困移民子女的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消除种族偏见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重构美国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应通过改善各族群关系,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让所有学生,不分性别、种族、民族及语言背景都有权利获取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参与到跨文化的个人、社会、公民活动中去,构建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构建一个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再到世界主义的全球公民教育体系。中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上,也要扩大公民教育的内涵。从民族成员到国家公民再到全球公民,我国的公民教育也要从目标、内容与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以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主义国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英国政府在面临移民人口不断攀升,国内民族繁杂多样的情况下,希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开展学校公民教育来重塑英国社会凝聚力,实现社会整合。英国的这种多元文化公民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为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析公民参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问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公民问责面临着公民文化缺乏导致参与冷漠,政治体制滞后制约参与发展,参与机制缺失阻碍参与渠道和公民素质不高影响参与理性等困境。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问责,关键要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完善公民参与问责的制度建设,拓宽公民参与问责渠道以及提高公民参与问责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在与传统政府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便捷、全新的政策诉求的窗口和政策参与的途径,并且强化了政策过程的监督手段。公民参与在一定层面上也促进并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基于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构建公民参与型电子政务的建议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由于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群体之一,其公民素质还不甚理想。在目前尚未普遍开设公民课的情况下,高校德育课程引入公民教育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公民教育内涵及公民教育框架中的高校德育课程,进而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讨论必然涉及文化维度的思考。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更应该关注文化问题。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遭遇了三种文化问题:在西方文化成为霸权文化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西方公民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仅仅是从道德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等这些方面通过灌输的手段进行的,但身份认同教育缺失。因此,揭示大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内涵,探析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众传媒成为公民身份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公民社会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和公共领域等要素,体现人本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等基本社会价值和法治原则,形成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为集中体现的公民文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教育形式和主体性均提出挑战,应该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的生活阅历、人生观、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反过来,研究的问题和建构的知识也体现了研究者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观。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包含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多元文化公民教育也适用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