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4%及3.24%、1.05%、2.75%、2.23%,其中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果大于零且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两种方法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中国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结合199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自贸区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合成控制法检验了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持续的推动作用,且设立时间越久,推动作用逐渐增强;第二,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主要是通过扩大贸易水平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还未得以充分发挥;第三,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上海、广东、福建的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显著,天津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前沿的反事实分析方法,基于我国31个省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的月度数据,对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上海自贸区成立对上海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分别提升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月同比增长率2.69和6.73个百分点,且此结果关于自贸区成立时点的变化、控制组的外生性假设、变量选择准则的使用等都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选取我国20个省市季度数据,以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自贸区为例,采用反事实分析法,通过对比自贸区政策实施前后地区经济反事实值与真实值差异,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发现,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通过进出口以及投资等途径促进了各个省市GDP的增长,且其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制度红利的释放,并且改革效应大于开放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地区相继实施的自贸区战略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自贸区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股东属性的分组检验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自贸区战略对非国有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相对更大;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地区相比,自贸区设立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相对更明显。进一步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自贸区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提高地区的直接投资比重、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资本配置效率三个机制共同实现。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对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战略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贸区承载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使命。本文利用2006~2018年中国169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了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程具有显著影响;自贸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地区和批次异质性,内陆型自贸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高于沿海型自贸区,沿海型自贸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更显著;第一批次自贸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作用最强,第三批次自贸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强;自贸区设立主要通过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的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升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途径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及应对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而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基于此,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从自然实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样本期内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得到对照组(广东),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发现,自贸区对上海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对对外投资的影响力度要远大于实际利用外资;(2)采用改进后的合成控制法发现,通过基于控制省市的权重所得到的"合成上海"对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前的模拟程度更高;(3)通过安慰剂检验,证实了自贸区政策对包括上海在内的相关省市都是有效的,尤其在促进对外投资方面;此外,为了排除其他地区也可能通过自贸区进行资本流动这一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比例模拟进行了相关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12个省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1月义乌获批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建设很大程度上按"对标自贸区"的要求开展。参照国内外有关自贸区的研究及当前国内自贸区建设经验,义乌试验区应当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标国内自贸区。同时,义乌试验区不同于国内自贸区,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义乌试验区应在小商品产业升级、专业市场转型、贸易方式创新及跨境电商发展等方面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背景,较为全面地探究了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选择。首先,从经济增长情况、境内外投资情况、产业结构情况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辽宁自贸区成立两年来的发展状况;然后结合辽宁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交通设施等方面,分析总结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最后,从机制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国内经济改革需要和国际经济新格局两个方面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必要性和战略目标,通过分析上海经济地位和保税区发展成果,得出自贸区选址上海的原因。上海自贸区在重重阻力中设立,初期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设立的自贸区本质上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上海自贸区重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及推动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承担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福建自贸区以“对台湾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于自贸区的未来发展,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尽快制定《中国自由贸易区促进法》,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对接,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三个经济试点在地理位置、辐射范围、战略定位、重点发展方向、企业所得税减税方案五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与这三个经济试点的设立目标不同,不可使用相同政策,上海自贸区未出台15%所得税政策是政策趋势的结果。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税收原理及上海自贸区自身特性研究认为:上海自贸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税在短期内不具备可行性,最后提出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29日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国家"以开放促改革"的新试点。凭借其在金融、贸易、航运、产业服务等方面享有较多自由的特色,上海自贸区不仅成为了国家全面金融改革和贸易的突破口,也促进了地区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背景,上海的城市发展为基础,通过与其他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对国家政策的梳理,以及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对上海自贸区的定位及国际影响做出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设立自贸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实践。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29个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通过基准回归结果,本文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并且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第二,通过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于所在省市的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位于沿海地区的省份,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其债务压力。为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政策对地方债务负担的积极作用,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以及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衡量自贸区政策效果相关文献的研究维度,同时也为我国地方省市缓解债务负担和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了来自自贸区财政建设角度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三批共1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正由点到面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所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不仅需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避开同质化,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批准的7个自贸区中,辽宁自贸区承担东北经济破题之作,其对开放和改革的龙头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辽宁自贸区的发展条件和其面临的差异化问题,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探索辽宁自贸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全国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以自贸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东北振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发展区)已经成为国内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凸显特色发展以及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未来设立协同发展区将对广西自贸区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发展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在区位、产业集聚、开放合作等方面拥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北海大力创建自由贸易区协同发展区,积极融入广西自贸区建设,对于加快推动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环节,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了21个自贸区。本文采用2007-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确保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沿海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拉动作用略高于内陆城市;对非省会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外资利用水平的提高显著,对直辖市的外资利用水平存在不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存在政策倾轧现象。自贸区的设立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以及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自贸区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研究建设北部湾自贸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以广西经济的特点为切入点来分析和讨论成立自贸区后广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连锁反应。自贸区的建立不仅给广西带来更多的商机,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问题、风险和挑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希望北部湾自贸区建设后能够促进广西地区经济更好更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