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史克剑 《中国金融家》2005,(12):41-41,44
2001年9月19日,中国首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在南京宣告开业,它的开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全面启动。这次改革最大的政策突破,当属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对此,学界颇有微词。然而,如果站在决策者的立场统筹思量,此番制度安排虽然从长远看未必最佳,却不失为现实状况下最恰当的抉择。通过8省市农信社改革试点一年多来的实践,若干共性问题日益显现,亟待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加以解决,而处在“负总责”地位的省级政府,尤须真正展示大智慧。  相似文献   

2.
刘贡  鄢斗 《金融博览》2005,(2):45-45
2004年8月,全国第二批农信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增加了21个省市,加上2003年第一批参与试点的8个省市,改革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但惟有西藏、海南不在此列。  相似文献   

3.
冯晓琦 《金融与市场》2006,(1):19-20,25
本文结合8个试点省市农信社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信社改革模式,重点研究农村合作银行的制度创新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信社的改革模式需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磊 《金融博览》2004,(3):18-19
农信社改革蹒跚之旅  自从 2 0 0 3年 6月 2 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 15号文 )》 ,选择了八个试点省市进行农信社改革以来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历时已近半年。当前 ,改革出现了新的变化。半年前确定的改革基本思路是各地不“一刀切” ,可以根据标准按县统  相似文献   

5.
夏生泉 《青海金融》2004,(11):53-54,6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搞好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范围”,给农信社的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文)精神,青海省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我们应该学习八省农信社改革的经验,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做好改革的预热工作。把全省农信社员工思想统一到改革上来,全身心投入到改革中去。笔者认为.改革前应做好如下预热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以来,八个试点省进行农村金融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探索。其中突破之一就是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目的一方面是明确管理责任,避免基层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信  相似文献   

7.
李虹 《云南金融》2004,(3):22-23
2003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最大突破点就是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其目的:一方面是明确管理责任,避免基层地方政府对农信社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避免乱集资、乱贷款、乱拆借等违规违纪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兼顾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各地可根据现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湖北被纳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之列。如何吸取8省市已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稳步而有成效地推进这一轮的改革,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改革形势,探讨了省级政府及改革的直接主体农信社自身在改革中应有的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松 《金融博览》2004,(11):8-8
从2 0 0 3年起 ,国家在 8个省启动了农信社改革试点 ,近日 ,又有 2 1个省市区加入到试点的行列。此次农信社改革的举措之一就是把农信社交给省一级政府管理 ,明确省政府不得把管理权下放给地县政府。农信社基本分布在县及以下的乡村 ,省政府又必须依靠和发挥地县政府的作用。这  相似文献   

10.
严青 《南方金融》2005,(8):43-45
笔者通过分析农信社改革遇到的历史包袱沉重、风险高度集中、农信社改革的认识、地方政府支持、县级央行审核、银监部门审查和农民群众信心等七大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给予高风险农信社更大的政策支持;对两级法人体制的农信社实行“一社一策”:农信社要全力以赴主动开展工作;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县级央行要切实提高审核效果;银监部门要切实负起真实性审查责任:加大农信杜改革的社会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农信社健康发展,建立连续的正面激励机制,本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方针,国家出台了农信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委托央行发行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湟中县农信社于2005年6月2日,申请获得央行专项票据1138.5万元,并于2007年9月6日成功兑付。课题组就农信社兑付央行专项票据后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改革:在回顾中重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曙光 《银行家》2003,(8):134-135
最近,以农信社为中心的农村金融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试点范围有所扩大,央行准备拿出一半资金解决农信社的5000多亿不良资产和亏损挂账,另一半由地方政府承担,然后将农信社交给地方.与此同时,央行在2003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了五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海金融》2004,(7):22-24
为认真做好我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成了由省政府办公厅、人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银监局以及部分县(市)联社主任参加的考察组,于4月下旬至5月初先后赴吉林、重庆、贵州两省一市,对农信社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津成同志还参加了在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考察活动,并就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扎实做好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讲了重要意见。考察组先后参加了九次工作座谈会,并深入到六个县(市)对农信社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整个改革试点的全过程和改革进展情况,获得了较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对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8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率先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这次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将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省级人民政府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在这种新的框架下,地方政府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和把握,如何构建县级政府与农信社的新型关系,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魏健 《金融纵横》2004,(12):60-61
2003年8月,江苏省继2000年率先改革试点后再次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之一。这次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16.
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存款由非试点社流向试点社的迹象明显,而对农信社系统以外的金融机构影响不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对试点农信社吸收存款、增强资金实力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信社的贷款营销存在困难以及某些农信社受到的贷款约束,贷款利率的上浮对农信社发放贷款影响甚微。本文通过对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的成效进行分析,对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央企改革试点的推出,标志着国企改革的提速。正常逻辑之下,地方国企改革的步伐也有望加快。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了国企改革的方案,改革方案涉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实施国企分类管理等多个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动力也应该来自企业。然而,进入“深水区”的这轮国有企业改革,到目前,基本上还是政府自上而下地在推动,这实际上考验着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采取何种机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从现阶段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发达地区实施有别于其他一般地区的改革发展方略,采取先行一步以省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管理模式或改制以省为统一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其他地区有选择地后续跟进的非均衡式步进改革路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农信社的效率与效益,而且可以藉此影响和带动其他地区农信社系统的改革试点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有效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推动“三农”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樊轶侠 《金融博览》2014,(12):23-25
《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财库[2014]57号,简称《办法》)要求,自2014年5月19日起,上海、青岛等十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这标志着中国地方债改革试点进入新的阶段。从1998年之后《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债,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10月开始,中国农业银行首先在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全国8个省市展开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并在2008年8月向全国推行。本文对福建省山区试点行农业银行建宁县支行改革试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点进程中的主要难点及障碍,并从机构建设、产品定位、制度创新、外部环境支持等方面,提出推进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