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愈演愈烈的内幕交易、庄家操纵股票市场的违法活动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内幕交易的现状,指出内幕交易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之后,剖析了内幕交易对股价的影响——既造成股价水平的上升也会导致股价的波动。最后,笔者从内幕交易与大股东私有收益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大股东实施内幕交易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曾昭灶  余鹏翼 《财贸研究》2007,18(6):94-100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仕萍 《商业时代》2012,(17):71-72
本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途径,阐明了上市公司摄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Barclay和Holderness在其1989年的论文《公共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 Corporations)中首先提出运用BH模型中的控制权溢价间接度量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本文在借鉴国外BH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BH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计算大宗股权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差额,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溢价水平,从而来研究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收益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以及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产权差异,分析控制权私有收益、银行贷款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联系。控制权私有收益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这一促进作用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明显。银行贷款作为负债融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失效,整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长期贷款与过度投资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德明 《商业会计》2012,(22):85-87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A股市场1997-2006年间发生的140起控制权协议交易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的大小程度,检验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并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ursue benefits of control (private benefits and shared benefits) vi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hich result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arnings quality. Using data from all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markets in the year 2001 and 2002, we found that when the share ratio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less than 50%, they prefer pursuing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vi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giving rise to deterioration in earnings quality. By comparison, when the share ratio is more than 50%,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refer pursing shared benefits of control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hich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 as a result.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侵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已有文献在对股东控制权上的分析疏漏造成了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力图通过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理论的运用,深刻分析控制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出治理大股东侵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13)
2012年两高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的解释》(以下简称内幕交易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内幕交易主体界定方面立法上的空白。本文在该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的具体分类、特征及其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商》2014,(22):221-221
内幕交易是一种欺诈行为,它不仅严重危害了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降低了市场发展的速度,弱化了发展的效率。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对内幕交易的处理难度加大,目前内幕交易仍然是困扰我国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从内幕交易的存在根源着手,以期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控制权私人收益是最新最前沿的话题之一,被国内专家学者关注和探讨,可供参考的文献相当有限,具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性梳理,希望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其产生的本原和动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控制权私人收益是最新最前沿的话题之一,被国内专家学者关注和探讨,可供参考的文献相当有限.具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性梳理,希望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其产生的本原和动因。  相似文献   

13.
内幕交易行为,作为证券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监管机关也对内幕交易行为加强了监管。由于内幕交易的存在,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投资者也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失去信心。但是内幕交易通常具备隐蔽性,这使得内幕交易人员的行为不易被检察人员发现。而且一旦出现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监管人员不容易追究内幕交易人员的责任。2016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当时在新时代证券任高管的罗向阳和在新时代证券营业部工作的罗杨颖,进行了行政处罚,理由是两人共三次进行内幕交易。证监会对此案非常关注,因此本文选取罗向阳案进行探讨,通过界定内幕信息,分析罗向阳内幕交易成因,对内幕交易规范化提出了几点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定义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作为重要事件,分析这一重大事件前股票的超常收益以及累积超常收益,同时结合内幕交易效应和公告效应判断内幕交易是否存在。和过往的研究结论一致,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内幕交易。并提出一些治理内幕交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司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对公司财务控制权加以度量,并提出财务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人超额成本的补偿,它的载体是控制权人有效作用于公司财务治理而产生的增量收益,与大股东侵害无关.  相似文献   

16.
内幕交易可谓是证券市场上的"毒瘤",随着对其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立法对其加以规制.但如何准确界定内幕交易这一证券交易欺诈行为,对于各国监管者而言却非一件易事.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立法及判例的比较研究,要对内幕交易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至少应从内幕人员、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三个等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
内幕趸易违法所得如何测度是内幕交易监管中的重要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演变及金融理论的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本文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测度方法进行梳理与比较分析,以期对内幕交易监管提供更好地选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卢荻  向滟玮 《消费导刊》2009,(10):135-135
在05-07年的大牛市,中国股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炙热。在股指所向披靡之时,"一夜暴富"的各路神话也不绝于耳,在这繁荣之势下,一场股市瘟疫也在日益蔓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而对于这些行为的认定,确实也存在着种种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规范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不但股权高度分散的美国存在适度集中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国家(地区)都具有集中的所有权结构。控股股东不但能获得控制权共享收益,而且能获得不为全体股东享有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获取途径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了度量,包含: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价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部分收益。  相似文献   

20.
内幕交易行为对股市整体运作和个体利益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扩大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侵害了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破坏了公众对于股票市场的信心,内幕交易的隐蔽性、客观性等特点决定了内幕交易犯罪侦查取证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