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丽 《商业研究》2007,(12):37-40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上升的内部压力及人民币升值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和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升级是必然的选择。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和产品内贸易理论,并借鉴已完成升级的亚洲国家的经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可按照OEM-外包或制造三角-OBM模式进行,升级的关键在于纺织服装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产品差异的能力;同时在升级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调低的背景下,针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奕琴  倪梅娟 《现代商业》2007,(23):154-154
本文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调低的背景下,针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的产业链条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服装业竞争加剧,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11)
本文简单列举了三条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障碍,如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缺乏投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制约,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而后对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对策进行分析,笔者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向自主品牌转型、积极发展产业创新平台、完善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巨大。从长远来看,纺织服装仍将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其相应产业被视为永恒产业。近年来,一方面是国外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却是我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因产能过剩出现倒闭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来临,有着深厚工业基础的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同样因产品处于服装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利润微薄,正不断失去其传统竞争力。本文从产业价值链和微笑曲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浙江服装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意大利、日本和韩国服装业发展的经验,从供给侧角度,对服装产业的上、中、下游3个方面,提出了浙江服装业完成去库存必须开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切入分析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主要讨论了目前产业发展状况,遇到的瓶颈,以及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下日韩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路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 《价格月刊》2012,(1):84-87,94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和韩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升级过程中采用的升级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当一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陷入“低端锁定”时,可以采用两国所实施的升级路径,以求得向全球价值链高端附加值较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纺织服装业是石狮的支柱产业,产值占石狮市的半壁江山,其中有约一半的产品用于出口。国际金融危机给石狮的纺织服装业尤其是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致使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但是,我们只能说国际金融危机是个导火索,它使得石狮纺织服装业三十年来长期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本文从外因上分析了国际国内大环境对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从内因上分析了石狮纺织服装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为其提供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场现代化》2012,(36):63
<正>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重庆服装节上,产业西进、服装产业升级成为讨论重点,重庆中国轻纺服装城项目(简称"轻纺服装城")也亮相服装节,引起众多企业争相入驻。根据规划,未来重庆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以及涪陵五大板块,分别建成都市服装产业园、服装科技创意产业园、三峡技术纺织品生产基地、服装加工贸易生产基地和长江上游最大纺织化纤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在珠三角地区经济贡献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危机浪潮冲击下,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关门倒闭,或者是开始转移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极大地暴露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的弱点问题。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限于资源等的限制,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机会不大且竞争力不强。为了生存,珠三角地区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开拓东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纺织服装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该产业出口退税率变动和月度贸易顺差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失效。基于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转变出口退税政策的目标为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这不仅是保证今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而且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3.
詹小琦 《中国市场》2012,(23):104-107
纺织服装加工贸易一直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后危机时代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在充分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同时,应当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密集型的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危"中求"机",从而实现福建省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可持续性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2016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同时,确立了"十三五"期间是建成纺织强国的最后冲刺时期,并且针对制造业层面提出了"三品战略",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和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由于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产业对全国纺织服装业有着一定影响力,文章以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研究背景,据此展开相关论述。通过阐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本质,探索其意义。同时,分析福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当今改革局面中暴露的问题,对福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未来的规划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优势的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纺织服装业以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夯实了产业基础,形成自身产业特色,奠定了其在全国纺织服装业中的突出地位。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给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带来重重压力,国内市场"群雄并起",广货影响力在下降。在分析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比较优势基础上,指出了广东该产业存在的劣势,并借鉴浙江纺织服装集群及服装龙头雅戈尔的经验,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0~2013年的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相关数据,通过Engle-Granger方法来考察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并研究了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的直接拉动度和贡献率。研究表明: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2003年达到高峰后,近年来又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毛晓凛 《商场现代化》2007,(33):243-2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足、附加值较低以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模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些解决措施,以期给予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与我国利用外资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纺织服装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在纺织服装业发展过程中 ,外商投资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加入WTO后 ,纺织服装业利用外资稳步发展 ,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一、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与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全球纺织服装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 ,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变革 ,使该行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一)制造成本仍然是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力纺织服装业是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效率、低成本是纺织服装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日纺织服装产业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同为东北亚的两个纺织强国,在国际出口环境不断恶化的条件下,中日两国纺织服装产业开展合作,对扩大两国内需、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及调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影响中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对中日纺织服装合作需要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合作博弈是中日纺织服装产业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江琳 《商》2013,(17):270-270,262
湖南省的株洲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服装开发和经营以及市场的整体布局和运作上都有其独到的特点。随着纺织服装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观念,株洲服装产业必然顺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开放自由竞争的大趋势,创建自己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