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况。方法:采用Maslach编著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因子分子对泰安高校的117名辅导员进行研究。结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度得分相对比较高,个人成就感次之,去个性化得分最低;不同因素对各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总体上并不严重,但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的表现。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和个人应该共同努力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客观存在的。目前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以及对策研究很多,对于解决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效、显著的建议。本文就微观视角下,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个人自尊感,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还存在分歧;对学习倦怠中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缺乏个人成就感这三个维度及其形成阶段等问题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与学习倦怠直接相关的因素以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的因素还没有详细的介绍和研究;还没有对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等等。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学习倦怠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际公认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安徽省9所高职院校13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纬度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既有共同的因素,也有一些教师自身特有的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显著,本文通过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现,探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实证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上都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存在倦怠,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学生存在学习倦怠差异;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态度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共同影响因素,各维度也有其他影响因素。最后,对高职教育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浩 《品牌》2014,(5):60-60
职业倦怠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个体所体验到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热情降低、对人冷淡、工作成就感降低等。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对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与周围人群疏远,与领导有对抗情绪,有离职倾向,这些行为是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善华 《中国市场》2014,(18):166-168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帮助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心理并愉快地教学。  相似文献   

9.
熊丽敏  郑玲莉 《现代商业》2012,(35):193-194
高校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以及在未来1 0年完成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高校教师幸福感提升的策略:加大教师岗位工资分配比重,提升教师职业安全感和满足感;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案,提升教师职业的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深化任务目标分工,提升教师职业效用水平等,以期为高校教师的幸福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商》2016,(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承受各种压力,其中工作压力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工作不安全感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压力源。本文以263名私企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各个维度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探索社会支持在工作不安全感各个维度和心理健康的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私企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工作执行不安全感维度、工作竞争不安全感维度、薪酬晋升不安全感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对私企员工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私企员工社会支持对工作不安全感的部分维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表现为一种缓解效应,即社会支持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负向关系有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其职业怠倦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三个主要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松弛问题的日益显著,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从行为科学理论出发,与传统的影响因素相结合,研究了权术倾向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权术倾向与预算松弛正相关;风险规避倾向越高,权术倾向对预算松弛的正向影响越强;个人成就感越高,权术倾向对预算松弛的正向影响越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风险规避倾向、个人成就感和个体的权术倾向都会对预算松弛产生影响。企业在后续的预算管理实务中应加强对员工个体行为特征的关注,依靠对个人的行为分析与控制来有效减少预算松弛。  相似文献   

13.
收入公平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这个问题也一致困扰着制造业企业员工这个特殊群体。对比其他行业,制造业企业员工的收入普遍偏低,付出和回报有时候并不是很对等。同时制造业企业员工也是一个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而薪酬不公平感可能是该群体职业倦怠出现的诱因之一。本文以中国浙江省的制造业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薪酬公平感的分配公平、程度公平以及互动公平三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耗竭、人格解体以及成就感低下三个维度均存在着负向预测作用,且这种作用非常显著。制造业企业这个特殊的组织应该在制度、分配以及沟通互动方面加强员工对薪酬公平感知的提升,从而抑制员工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家长式领导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权威性,并伴有慈父般的仁爱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行的领导方式,它包含权威、仁慈、德行三个维度,且各个维度对高层管理团队行为整合的效用有所不同.权威领导强调的是严厉的控制和教诲,仁慈领导强调的是对员工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关注,德行领导强调的是领导者个人的品行和美德.首席执行官权威领导风格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行为整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仁慈领导风格和德行领导风格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为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妥善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研究缓解、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创新企业学习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论文对山西省临汾市五家创新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企业学习文化与创新绩效各个维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学习文化与创新绩效各个维度显著相关;企业学习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各个维度存在正向影响,且对产品创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的真实反映,对于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状况和教育教学状态,激励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以及其在职业价值观建设中面临的多重影响因素,认识高校教师职业观面临的挑战及其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借此希望有利于高校教师正确职业观的建设,以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拓宽教师价值实现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泓川 《中国市场》2013,(33):79-80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排斥指数来度量浙江省及其周边省份的金融排斥程度的区域差异。本文将金融排斥的刻画维度大致分为:金融服务的深度、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的使用度三个维度,并通过十个具体维度刻画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浙江省及其周边的金融排斥情况均较为严重。相较而言,浙江省的金融排斥程度相对较轻。在各个维度方面,浙江省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维度方面的金融排斥程度最轻,其他两个维度的金融排斥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刘涛 《饭店世界》2007,(2):43-44
职业枯竭又称职业衰竭、工作倦怠,是指工作重压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是一种能量被耗尽的感受,具体表现为:工作效率下降、热情丧失、创造力枯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以及攻击性行为等。根据国际标准,职业枯竭包括三个指标:情绪枯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结合笔者在饭店的从业经验,饭店从业人员容易在情绪枯竭和成就感低这两个指标上发生职业枯竭,属于中度职业枯竭。这不仅会危害员工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饭店的正常运营,如对客服务质量下降、士气低落、消极怠工、员工流动率上升等,应当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0.
黎尔平  肖德冕 《江苏商论》2022,(11):134-138
我国南北文化差异较大,以此造成的区域文化性格差异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逐步受到关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和北方间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和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满意度有负面影响。将沟通满意度细分后发现负面影响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