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施工企业应树立起索赔意识,重视索赔管理和索赔技巧。在当前的水电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许多工程中标价远远低于实际工程造价。为了不亏损,施工企业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持之以恒地搞好索赔工作,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扭亏增赢。  相似文献   

2.
索赔与反索赔的内涵界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索赔与反索赔是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章对国内和国外的现状加以分析,讨论了索赔与反索赔的概念,澄清目前的一些关于索赔管理中的模糊认识,希望按照国际惯例界定我国的索赔与反索赔的内涵,从而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我国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依靠“正规化兵团”和“学习型企业”这两大管理战略,扎扎实实做大做强,短短几年时间内占有了国内化学工程施工市场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化学工程施工行业的排头兵和主力兵团。以市场为先导,靠管理打造主力兵团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建筑市场急转而下,特别是化工建筑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工程项目与施工单位之间需求比例严重失调,市场的不利变化导致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困境。为了生存,许多单位纷纷采取应对策略,有的采取“分散队伍,化整为零,各自为战”的经营策略,有的采取“内部改制,集而不团,独联体组合”的方式,有的实行“国退民进,管理层买断,项目外包”,成为纯管理型公司或“皮包公司”。三种应对方式代表着专业施工企业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蒋劼 《华北电业》2005,(1):46-47
工程索赔是一项涉及面广、学问颇深的专业技术。而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索赔事件、控制索赔事件发生,是每位索赔工作人员的重责,所以索赔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熟悉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通晓各种建筑合约和建筑法规,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才能全方位地控制潜在的索赔事件。实际上,工程索赔事件存在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施工索赔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建筑施工企业是微利行业,在当前建筑市场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索赔”的必然性。本文从索赔意义,索赔内容,索赔条件,索赔办法等方面探索了索赔以及提高索赔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搞好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主要需抓好五个重点环节,即:目标成本控制,过程控制,综合平衡、资金优化,队伍建设。通过这些环节的工作,努力使工程项目做到保本微利,以寻求企业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目前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求建筑企业拓展业务,同时国家也鼓励建筑施工企业进入项目管理服务领域,在中国建筑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的当口,正是建筑企业进入项目管理服务领域的最佳时机。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业务拓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运作时的注意事项,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索赔及其处理构成了合同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索赔要得到成功首先要组建强有力的索赔班子,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而且还要严格履行合同,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索赔文档的管理,建立档案,搞好事前控制、事后分析。施工企业应重视索赔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承包商要以索赔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使企业得到应有的利润和经济损失的补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应该说是国企改革的先锋。施工企业应该看到,市场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企业内部机制和措施上的变化,具体讲就是要在继承原来良好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精耕细作、精打细算;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统一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档次,也就是要在施工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和实现项目管理微机化。1 当今建筑市场的显著变化是推行项目管理微机化的客观要求1994~1997年间,天津市的施工任务大多是一些体积大、建筑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而工程合同管理的最前沿则是“索赔管理”。工程合同是施工企业的生存依据,索赔则是企业利益的捍卫。索赔项目首先来源于“索赔点”,怎样去发现索赔项目的根本点,而索赔项目的成败关键则在于“证据”(包括合同件、法律法规、施工基础资料等)。通过建立“索赔信息网络体系”,将有效地发现索赔点及搜集索赔证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市场与项目施工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当前建筑业进入市场经济的主要制约条件1 建筑市场残缺不全。作为建筑市场主体的卖方———建安施工企业早已进入市场 ,而买方由于历史、现实政策的原因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 ,致使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商品———工程建设项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没有进入市场 ,制约着建筑市场的发育。具体表现为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仍然按计划经济的办法由政府指定 ,有的地区和部门封闭市场或搞行业垄断 ,阻碍项目进入市场 ;有的已纳入招投标管理的工程项目明招暗定搞假招标。所有这些 ,都造成建筑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只是卖方之间的竞争 ,缺少买与卖双方以及买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转型、建筑企业与国际化的逐步接轨、工程项目合作的不断深入,索赔管理日渐成为我国施工企业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施工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理合规地利用工程变更及索赔伸张自身权益,既能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又能使合同双方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很多施工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尝到了索赔管理的甜头,不断积累着工程索赔的方法与策略,建立起高效的索赔管理制度与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实施精细管理是适应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实施精细管理是企业全面加强管理的迫切需要。实施精细管理是把企业施工过程管理与经营目标统一起来的最佳组合。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不仅运用于生产领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层面,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施工企业在不断开放的市场化竞争中也在逐步变革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过渡,力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推动企业腾飞。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实施精细管理是适应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建筑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国内企业在面对本地竞争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索赔是建筑施工领域十几年前引进的一个概念,在它引进初期,理论界和实践者就存在着不同看法,到了90年代末,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虽然绝大多数施工企业都能拿起索赔这个武器,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但也有不少施工企业的少部分人仍对索赔的可能性及作用存在较大的疑惑,笔者试图通过对索赔的环境,索赔同项目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文档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索赔是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建筑企业变更索赔中的证据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管理是变更索赔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应正确理解和认识证据的概念、特征和证明力,将证据管理职责纳入项目经理部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实行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建立可持续不间断的证据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建筑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建筑市场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竞争,而且要在国际建筑市场上与国外众多建筑企业竞争。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以联合体的形式共同执行项目的方式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核心提示:所谓“缺口”就是指与科学的管理原则方法,与优秀的国际建筑承包商和国内集体及民营建筑承包商相比较,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着重大欠缺,这些欠缺如同一道道裂口,致使不少应得的利润由此白白流失。  相似文献   

18.
索赔是指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合同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受到损失.向对方提出赔偿要求,是承包商和业主之间承担风险比例近合理的再分配;索赔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高层次、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索赔不仅能追回损失,而且能防止损失发生,还能极大的提高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水电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在项目施工中,企业应加强施工工艺管理,改进施工工艺,完善材料管理制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强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这就迫使建筑工程承发包要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过去那种橡皮合同、软面合同,合同可有可无的局面宣告结束。一个双方严格履行合同,以合同为依据,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履行合同,而给对方造成损失进行索赔的法律约束新局面意味着开始。工程施工索赔工作是建筑业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健全市场、完善市场、提高企业自身保障意识,促进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工程施工期间索赔谈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1、对索赔的认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正当权利,是指当事人遭受了损失,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