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徒微微 《浙商》2012,(22):34-35
随着金融业发展,企业理财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据调查,银行理财产品仍是企业选择的主流理财方式,84.5%的企业主都选择了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趋于理陆,但筹资方式还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风光一时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率一路走低,收益跌至5%以下,与之相反的是银行不断推出收益可观的理财产品。当互联网与传统理财产品间出现收益"倒挂",很多人自然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上。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风险,投资者不能盲目跟风,听说哪款产品收益高就买哪款产品,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产  相似文献   

3.
郭航 《财经界(学术)》2013,(35):267-268
近年来。随着金融理财观念的更新。全球金融服务的互相渗透.使得中国也刮起了一股“理财”热浪。2004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开始急剧膨胀,而且已稳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本调研将从北京地区银行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和采访的形式。结合数据并且针对各种影响消费者理财行为的因素,了解北京地区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消费现状,做出整体的研究分析.剖析目前该种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P-I题。在分析时注重心理偏差的影响,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给出对消费者需求的结论及对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财,也许已是当下最流行的财经字眼。理财产品当然也是各大金融机构放手力拼的热门货色。但在刚刚经过一波牛市洗礼的中国资本市场,今年年初却频频爆出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的事件,诸多响当当的银行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且不说当初的预期收益成为空谈,到期的零收益确实让部分投资者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5.
银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理财的发展也越来越活跃,根据最近的统计显示银行的理财产品及总额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和,为了能够保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以及减小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必要对银行的理财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通过会计的方式对理财产品进行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在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银行     
《销售与管理》2008,(7):13-15
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饰演“资产避风港”角色;7成浮动型银行理财产品达预期收益;固定收益类产品成银行理财产品绝对主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成为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调控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品种丰富的个人理财产品以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个人理财热潮。本文以工商银行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从该银行近3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从到期理财产品的特征、预期收益及收益达标率等方面入手分析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一 《光彩》2014,(6):66-67
曾经风光一时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率一路走低,收益跌至5%以下,与之相反的是银行不断推出收益可观的理财产品.当互联网与传统理财产品间出现收益“倒挂”,很多人自然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上.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一类重要的投资产品。对目前市场上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做了介绍,并举例分析了利率挂钩型以及汇率挂钩型的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而言,能拿出1年有7%年化率的项目很难。理财产品卖疯了!不少投资者一边算计着高收益从何而来,一边倒腾资金抢着下单。不少投资者存疑:减仓其他产品购买理财,是否划算?浦发银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余立与金融市场观察员唐学鹏,为你答疑。高收益理财产品,是否天上掉馅饼?  相似文献   

11.
毛益民 《商界》2013,(1):146
大部分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都认为,银行的产品可靠、无风险,其实不然,任何渠道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加强自我风险意识才是保障个人利益的王道。2012年11月,发生了华夏银行员工私卖高收益理财产品令客户巨亏,上海嘉定支行遭客户围堵的事件!这个事不禁让我思考:理财产品的风险到底该由谁来承担?任何理财产品都有风险,客户在购买之后,都要签署理财产品认购协议和购买合同及风险承担的文件。但是现在的理财客户喜欢在银行里购买理财产品,认为银行可以控制风险,给客户保本保息,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想法。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银行在这里的角色是承销商,也是投资人买理财产品同时又要绑架银行的用意,这是中国的投资人屡屡被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理财专家预测并分析了 2006年的理财市场,指出: 理财产品:品种更多难选择由于收益较高且购买方便,因此在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会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选择。另外,因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外汇理财产品可能出现较大变化。提示:由于各家银行运作方式的不同会使收益有差异,投资者应货比  相似文献   

13.
一场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现象的口诛笔伐,彻底颠覆了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保本的误区。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口头争端已经在逐渐演变为银监会和商业银行的实际行动。日前,中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专门就其问题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银行宣传禁用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且银行单方面公布的产品信息将不被认可。银行理财产品再戴紧箍圈。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8,(18):140-140
刚刚告一段落的“奥运理财”大战中,搭乘“奥运概念”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弱市中的一抹亮色,以跑赢大市的收益率,一举摆脱了银行理财产品曾是“零收益”、“负收益”代名词的窘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的市场完善与风险规避成为金融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期限不同、结构有别、保本差异的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发展长效理财产品、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理财产品、提高理财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理财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想维系客户,挖掘市场,增加经济效益,必须要在规避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上下功夫,切实给客户带来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加强对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才能让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在理财产品宣传资料或产品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刻意夸大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以及理财销售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客户风险评估,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时故意隐瞒理财产品合同的风险条款或虚假解释合同条款内容等原因,使个人理财业务在营销环节和合同签约环节存在各类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全面推行个人理财销售录音录像,加强理财经理队伍建设,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加大检查监督及责任追究力度,以化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宋颖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5):174-175
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进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探索,至今已有众多理财产品问世.在这方兴未艾的市场上,却陆续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产品,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保本的同时获取高收益的梦想逐渐破灭.就对这次"收益门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导致零收益产生的众多可能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婷 《理财周刊》2006,(8):41-43
开放式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连结保险等等“专家理财”产品,总是号称“把钱交给我们吧,我们能让您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市场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冉 《现代商业》2014,(1):108-110
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中影响较大,较为消费者熟知和接受的一类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城区和郊区年龄在21—60岁的普通个人为调查群体,对银行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市场进行调研,了解了目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对消费者投资理财产品及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创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朱水华 《新商务》2004,(3):14-15
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币存款收益的下降,以及日益放宽的购汇管制,使得个人结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使得众多银行的外币存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去年波动巨大的汇市也使得不少妙汇族获益匪浅,银行为了巩固和拉动外币存款,纷纷推出了外汇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