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在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农民相关权益的流失。本文在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承接转移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出现大量失地农民,文章在分析农民失地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而对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安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已经或即将成为失地农民。而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现行的征地安置方法,可能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建立失地农民安置的法律体系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建设,重庆市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尴尬局面.在社保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解决失地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保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失地青年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失地青年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本就农民失地的原因、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的就业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和供给,分析土地征用制度不健全、就业安置难等原因,提出建立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自有土地被政府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对农民来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保障功能。据有关方面统计,1999年至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至少1.6亿亩,将近3000万农民将失去保障其安身立命的土地。就我国目前来说,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加快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改革刻不容缓。一、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民失去具有保障性功能的土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是为农民…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对耕地的占用,随之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货币安置办法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货币安置办法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发展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征用了大量农地,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利益的流失。如何有效地保护城市发展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使失地农民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担着农民的多重保障功能.而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是在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导致"三无"农民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当前的征地补偿制度已经严重滞后,忽视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体系提供以下建议:①建立合理的最低保障制度;②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③建立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在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险制度;④为失地农民建立法律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1542个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反映了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土地征用的主要特征,农民的惜地心态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非农化和农民土地产权受侵害、为失地农民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征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加快也催生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然而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并未将失地农民纳入其中,导致失地农民的生活落入困境,诱发了失地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种种矛盾。这些冲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制约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以促进就业为为重点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使得农民不因失地而失业,同时能够分享城市化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对于土地的使用规模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多,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在失业、失地、失保等权益方面的困境凸显。本文阐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困境的表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引发角色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对社会结构的新型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所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继而提出已建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状况的考察,从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各地实施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政策中存在的对农民消费权益的侵害、城市新贫民的大量产生及"城中村"等问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使得大量的土地非农化,农民不得不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相剥离,失地农民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策略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序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梳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保障不力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大量的失地农民不断涌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农民无地种田,当然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和生存保障,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的社会保障.本文在探析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制度缺陷基础之上,提出了采取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陈平  郭辉 《农业经济》2007,(5):44-4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补偿不统一,失地农民的安置难,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城市化战略是要使农民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转变,带动整个经济向现代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失地农民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存在问题,则有违城市化战略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出现了失地农民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延缓城市化进程,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