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证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货款结算方式。据国际商会统计,目前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70%以上。信用证的实质是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中因难以掌握对方资信情况而互相不信任,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难题,而且也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融资的便利,故而受到商界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大力提倡"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金额也迅速扩大,在给国内带来庞大的外汇顺差的同时,还刺激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贸易量的剧增,贸易产品种类多样化、贸易方式复杂化,使得进出口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增,大大增加了贸易的风险。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工具,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买卖双方由于不信任造成的贸易危机,而且还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而言,信用证的风险系数较小,对贸易各方都较为安全。然而,由于单方面的恶意欺诈或操作不当,还是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以出口方(即信用证的受益人)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对其引发风险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融资的应用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强 《企业导报》2010,(2):45-46
供应链融资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也丰富了银行贸易融资的产品,改善了银行的盈利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供应链融资,应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特点,将包括信用证、仓单质押融资、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等金融产品有效地组合起来,大胆进行产品创新,也要加强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贸易环节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笔者尝试将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信用证的区别较大的部分条款做一简要对比,并对国内信用证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国内信用证系借鉴国际信用证的经验,目的在于完善结算方式,解决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是国内贸易融资的重要品种。本文所讨论的国内信用证均依据人民银行1997年颁布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开立;国际信用证如无特殊说明,均按照现行的国际商会UCP600规则  相似文献   

5.
胡培雨 《企业经济》2012,(9):189-192
根据国际上UCP600关于信用证的解释说明,信用证是一项法律要约。虽然信用证有国际贸易结算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本文探讨了信用证融资欺诈的法学范畴、司法认定和类型,对信用证融资中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金融和贸易领域,信用证是最常见的结算支付工具.它解决了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之间易产生的互不信任以及承担巨大风险的难题,并且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宝贵的融资便利,同时也充分保护了银行的利益.而确保这项支付制度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则便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其实质是将信用证的开立、兑付及纠纷解决与其它买卖合同、开证合同等基础性或附属性合同的效力、履行及纠纷隔离开来,使信用证能够在相对自我封闭的安全环境中运行.这种独特的分离机制,在便利贸易的同时,也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力力 《企业经济》2005,(9):167-168
本文分析了国内信用证难以全面推广的原因,并且阐述了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独特优势,对当前实施与推广国内信用证结算的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路晓 《科技与企业》2013,(22):12+14-12,14
本文以国内栗知名生产型企业背对背信用证进口融资为例,介绍其具体的操作流程,略析背对背信用证进口融资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1、国内信用证。一种国内贸易付款方式.可以解决陌生交易者之间的信用风险问题。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同时.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简便。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和结算风险的防范对于出口企业也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详细阐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结算风险及其审核防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状况,以国际结算理论和国际贸易知识为基础,分析我国当前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中银行的风险与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纯粹的单据交易”方式,提单在所有单据中是最重要的单据,经常为不法者所利用,给贸易双方及银行带来了很大风险。本文在分别对进口和出口业务中,容易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作者结合多年的外贸工作经验及单位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贸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论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华 《中国审计》2003,(24):74-76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期望出口商能按时交货,而且能在货物转售出去以后再付款,从而获得资金融通;出口商则希望在货物出运前就能得到资金融通,出运后能保证得到货款。 中国人民银行借鉴国际信用证的动作模式,于1997年颁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自颁布《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开办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商业银行很少。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即国际保付代理,是国际贸易中在以托收中的D/A(承兑交单)、汇付中的O/A(记帐交易)结算货款的情况下,保理商接受出口商的委托,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的信用额度调查,信用风险担保,应收帐款管理和贸易融资的一项综合性财务服务,是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信用担保于一身的融资结算方式,是继汇款、托收、信用证之后,目前较为流行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是三种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2011年开始的西方各国债务大泡沫酝酿的新一轮金融危机这一全球经济背景,将苏州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现状与全球经济背景相结合,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贸易风险、确保收汇安全,促进贸易发展,提高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信用证作为转口贸易中货款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交易三方利益均受到保护,并能提供融资的便利,已被普遍应用。但是基于信用证结算方式实际原理是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以银行作为第一付款人,其实质只是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之间的买卖,而对单据的真伪并不负责,这就给虚假转口贸易有了可乘之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转口贸易的现状阐述商业银行转口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成因进行浅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规避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信用证作为转口贸易中货款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交易三方利益均受到保护,并能提供融资的便利,已被普遍应用。但是基于信用证结算方式实际原理是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以银行作为第一付款人,其实质只是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之间的买卖,而对单据的真伪并不负责,这就给虚假转口贸易有了可乘之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转口贸易的现状阐述商业银行转口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成因进行浅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规避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淑敏 《活力》2012,(23):75-75,103
在现代商业贸易中,特别是在国际间的进出口中,贸易双方为了使自己的交易收益能够有保障都要使用信用证.尽管信用证体现了银行担保优势,对进口商尤其是出口商提供了风险担保,但并非万无—失,利用信用证诈骗事件层出不穷贸易损失严重.有鉴于此,认识信用证风险,增加结算风险意识施之以必要的防范措施维护自身利益保障业务安全极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如何应对资金结算时的汇率波动风险及怎样实现低成本的贸易融资、有效降低财务费用,成为很多内地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近年来一直在香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资金结算便利、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方式灵活等优势,认为内地企业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进行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已成为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由于有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进出口双方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相应的保护。但是,对于进口商来说,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仍面临遭受出口商欺诈而蒙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在进口业务中我国进口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证进口业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