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学界对最低工资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依据2012—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建立就业选择方程分析了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通过建立就业选择偏差修正的工资方程分析了最低工资对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对低技能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对高技能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高技能农民工对低技能农民工就业的替代效应;与非正规就业相比,最低工资导致农民工更加倾向于选择正规就业;最低工资对非正规就业的低技能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因此,政府部门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有助于农民工就业状况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2017年第106届国际劳工大会指出高非正规化率将使得国家在全球生产链中陷入更低端、更脆弱的境地。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主要是"半工半农"农民工群体。就业类型的非正规性、劳工力量微弱是其用工歧视、劳动保障欠缺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需要从"非正规用工"视角探索我国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形成、劳工力量消减的制度原因,从立法对象、用工模式以及集体协商机制等方面完善未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业歧视形成之根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智勇 《农村经济》2005,(4):123-127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之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服务体系等,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民工及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含意.然后分析指出,目前存在农民工就业权得不到充分保障,不能享有完整的社会保障权和劳动福利权,缺少相应的权利监督保护机制和救助途径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城乡有别的户籍体制、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特点、劳动权益保障意识的欠缺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等.最后提出了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健全劳动法制体系、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从农民工自身角度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两个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其中讨论了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交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农民工就业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嘉兴市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就现阶段嘉兴市农民工在就业、教育、生活居住等方面权益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在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确保农民工权益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就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工群体实质性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农民工群体就业整体上处于次属劳动力市场的困局源于多元要素结构化下的就业能力困境。研究从制约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问题、社区支持问题及农民工自我培养问题等角度解析城市化效应下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并给出优化宏观维度的制度环境,规范中观维度的社区支持及强化个体维度的农民工自我增能等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农民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好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在阐述农民工权益保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及权益缺失的原因,提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形式之一。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民生的重要构成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基于国外和国内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问题,重点梳理了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中农民工、女性、大学生及少数民族群体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学界对于解决该类问题提出的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诉求的多元化,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人权理论提出的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观点,我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权核心观点.建筑业农民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为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特殊性,他们的社会权益保障需要根据其群体特点进行具体解决.因为建筑业农民工具有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艰苦、城市生活地位低等具体特点,所以存在着就业、培训、劳动保障、休假、医疗等多种问题.虽然全国各地具体措施不一,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牵涉社会多个方面,现行的制度暂时不能根本转变,如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民工的困扰,也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从这些现象出发,以人权本位视野提出了建立地方协调组织等建议,为推进建筑业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何兴贵  金淑彬 《农村经济》2012,(12):108-112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探索了城市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存在的诸多特点,即职业层次化低、工作不稳定、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等,且呈短期化态势、缺少技能培训及职业晋升的机会、缺乏劳权保障以及劳动标准恶化、工会组织缺失、维权不到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劳资纠纷难以及时化解等,这些特点严重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创新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通道。我国出口因贸易进口国消费需求的减少而剧减,一些出口企业纷纷倒闭,国外投资也迅速撤离等等,这一切无疑给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权益保障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及突显的三大主要问题,即就业权益更难保障、社会保障参保率依然较低、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进行一对一匹配,找出两种就业类型工资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均值分解,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即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差异是由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不可解释的部分导致的,还是由人力资本、个人禀赋等合理因素导致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间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且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显著高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其中制度因素对两种就业类型人群的工资差异影响最大。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而产生的合理差异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工代际转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的背景下,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新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在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方面,也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系统研究滞后等问题,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微观抓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工资议价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细分差异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等客观维度就业质量的积极影响更突出。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就业质量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呈现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重塑工作特征、促进机会公平进而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在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赋能。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在农村,读书在城里的农村人.其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制度保障、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具体举措,切实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持力量,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产重的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构建合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和经济发展人文引导机制,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加拿大应对墨西哥移民工人权益保障问题的过程入手,分析加拿大在该问题上的主要经验:把“准农民工”纳入加拿大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制度基础,而支持成立各种安置组织并积极筹集安置和管理资金是解决“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文章提出从政策体系改革、组织机构建立和资金筹集三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农民工就业相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本身对农民工来说就是一种保障,只有就业了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来源,保障改善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解决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医疗、养老等问题。农民工充分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经济,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强经济基础,使当地政府有足够多的财力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就业有促进作用,就业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山西省最近出台地方性法规,首次明确将农民工纳入“职工”范畴,同其他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农民工权益受法律、法规保障。这部名为《山西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的法规,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在山西省务工的农民工将正式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的维权对象。新法规针对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条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0日内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同时还规定,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得附加非法条件、不得以非法手段强迫职工提出解除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