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欧洲联盟希望通过一体化达到联合自强的目的,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其中美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冷战后,欧洲一体化继续深化与扩大,欧洲联盟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对欧美关系中的美主欧从模式提出了挑战.美国调整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从二战后积极支持到有条件支持发展到目前的对欧欲分而治之,深刻影响着欧洲一体化进程.本文从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美国政策调整、美国调整政策的动机及美欧关系前景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修正后的实际利率平价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法研究了东亚国家(地区)和美国、日本实际利率的长短期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论是,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对外金融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内金融一体化则无显著变化;东亚经济体的资本管制、合作深度及核心利率的缺失是影响东亚金融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取消管制、促进合作、形成东亚本土化的"驱动利率"是提高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全面"重返"亚洲。伴随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层层推进,该战略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日益显现。美国的介入加大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在东亚大国间挑起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预见,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无疑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因素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制力,减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东亚国家围绕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竞争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全球区域化浪潮下,东亚经济合作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东盟“10+3”与“10+1”对话机制的建立,《清迈倡议》下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东盟共同体目标的提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都表明东亚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深化。从贸易角度结合制度因素,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制度因素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基于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与各自经济的发展,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虽然迄今为止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目前的基本架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其它一些复杂的原因,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地区货币合作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将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 ,但由于东亚地区本身条件的限制 ,以及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严重滞后 ,其货币合作体系发展缓慢。为了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区域间博弈的结果可推断,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亚洲如果不形成自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货币,就会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中丢掉相应的区域份额,会失去将来与欧洲和美洲谈判合作的资本.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其对东亚及世界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在亚洲实现经济和货币一体化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领导者"的东盟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主导力量的缺失成为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掣肘。明确合作的核心国,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成为东亚合作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现存四股主要力量——东盟、中国、日本、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没有一个力量能单方面主导整个东亚的一体化进程,唯一可以考虑的便是联合主导的情况,并提出了有别于欧盟"双核模式"的具有东亚特色的"双芯模式"作为东亚主导力量的出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东亚地区曾出现了几个范围大小不等、类型多样、多层次的次区域小集团,这些区域化合作组织涉及的范围都比较窄,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亦很难代表东亚区域化的合作层次和水平,且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发展迅速。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最终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若干规模较大、能起到核心与主导作用的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FTAs)先建立起来,起到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模式,逐步完成对整个地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二战后世界经济从复苏到繁荣的过程,可以发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的特征。国际上的货物流动、各区域经济组织的形成、世界性经济组织协定的签订,都表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国际经济交往中也必然地存在多样性,摩擦与争端不断出现,进而产生了各种贸易壁垒,给国际留易活动带来极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和地区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地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将是地区化的最终结果.在东亚,地区主义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与发展,正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亚经济回升明显,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日趋增大,但经济的回升与增长过程也面临着多种问题和风险。同时,东亚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越来越取代日本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支柱。伴随着走出衰退、走向回升,东亚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逐步显现出多层面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中亚作为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资源来说,还是从文化来说,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冷战后,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中国和中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风波迭起,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6.
冷战初期,尤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奉行的是"大规模报复战略"。然而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拟定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并没有以大规模报复战略作为指导原则。大规模报复战略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东亚危机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东亚经济模式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东亚经济模式已不合时宜,需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地区)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东亚的未来将面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基于层次设权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区域经济协调和货币一体化的讨论.文章应用层次设权方法(AHP)计算了东亚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征指数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并与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时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论表明,尽管亚洲最优货币区的建立尚存在大量障碍需要克服,但东亚地区已经初步具备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圈域论"对环中国圈国家战略合作进行重新审视,可提出合作倾向和利益的帕累托改进路径以及成员间合理的收益差距的分析框架,从而进一步地提出经济圈域的运作机制.结论则显示了对于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经济圈域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东亚金融危机后,在该地区出现了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而自2000年以来,多数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正式或非正式地向钉住美元复归的趋势.但是,日元与美元之间的过度波动严重影响了东亚其他经济体实体经济的稳定.内生于东亚生产网络的巨大生产能力带来了出口扩大以及“三角经贸结构”的形成,这种经贸结构内含着巨大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态势眼下似乎愈加严峻.东亚地区近年来兴起了缔结FTA的热潮,而FTA的运行客观上要求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货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