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少颖 《经济》2011,(3):142-143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就人均产值来看,相差依然十倍左右.多年来,依赖廉价劳动力、粗放产业格局、高能耗资源、大规模基础投资的中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效率、人均产值、标准能耗、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这些天关于我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息,让大家热议不断.但是好处是这个消息出炉之后,"乐观与冷静"的两派,成为较为突出的观点,乐观说与冷静说的论争与"纠结",还是很让人欣慰的. 论争缘起于数据,日本官方公布数据,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286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成为次于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交往密切.翻译是两国文化交流传播的工具与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国话语权,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翻译的同时不仅是日本也有利于和世界各国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跃上一个新台阶。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3200亿美元,在世界占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4%提升到7.6%。再奋斗30年,到2050年比2020年再翻两番,我国的GDP将超17万亿美元。届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达到12%~16%。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并不代表综合国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如果高的GDP没能改变绝大多数普通群众的生活,这反而更加明显地表明了国家贫富差距的巨大,更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苏少颖 《经济月刊》2011,(3):142-143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就人均产值来看,相差依然十倍左右。多年来,依赖廉价劳动力、粗放产业格局、高能耗资源、大规模基础投资的中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效率、人均产值、标准能耗、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辨析了近来国际上诸多关于中国经济世界第一的论点,认为:1、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对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加值、竞争力和效益进行分析,中国出口并不是世界第一;2、仅用GDP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说明中国经济超过日本具有很大片面性;3、以购买力平价和中美两国GDP年增长率差距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很快超过美国,与事实和实际相距太远;4、40年来国际社会对GDP的认识已经深化和发展,应该充分认识以GDP作为衡量发展状况主要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的出现.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建设加速升级.2021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  相似文献   

9.
周江 《财经科学》2010,(10):48-55
我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高速增长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甘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与自回归等教学方法分析认为,经济总量对能源消费总量的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而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减对GDP没有明显影响.我们只有从宏观角度把握经济高速增长中遇到的能源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刘旭 《数字经济》2021,(8):8-12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根据赛迪顾问调查数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自 2018 年逐渐超越 GDP指数且差距不断扩大,2020年4季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61.1,三年增长逾60%,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拉动力日益增强,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相似文献   

11.
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民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1978-2009年GDP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和8.8%,2010年我国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角度看,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均是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2.
高峰 《江南论坛》2013,(5):21-22
尽管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潜在增长率随之下移——2012年的调整证实了这一点,但这并未影响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稳居世界第二,同时人均GDP也突破6000美元大关,跻身于“中上等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未来广东与江苏的较量,或者与其他追赶省份的较量,不是去拼GDP、拼发展速度,而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GDP连续24年位居全国之首。近年来,江苏发展势头迅猛,与广东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很多指标已经超越了广东,实力不容小觑。2012年,广东、江苏经济总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为实现习总书记对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  相似文献   

14.
夏华强 《经济导刊》2007,(12):50-51
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喜事不断,先是中国工商银行超越美国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紧接着中国石油的市值达到1.03万亿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据增长率估计2007年中国GDP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而在这几项"超欧赶美"的惊人业绩背后是中国产业形成寡头垄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猜想2011     
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关于二十一世纪的梦想,我们实现了多少呢?仔细想起来,似乎可以用"很多"二字来形容。在国家层面.中国经济的崛起令世界瞩目.全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中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2012,(10):22
<正>GDP接近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约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转型中凸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使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在"十二五"面临一个新挑战——"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万美元的阶段,既是中  相似文献   

17.
一、2002年经济的回顾与分析 当前的世界经济主要还是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在发挥主导作用。但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份额,2001年已有1.17万亿美元的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4%(全球GDP总量是31万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一直位居世界第七,2000年和2001年跃  相似文献   

18.
梁桂全 《新经济》2014,(10):14-15
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在世界的经济体里面排第8位,这10年一个个超越,去年经济总量上升到第2位.这个世纪的20年代(2020-2025年左右,最晚不会超过2030年)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体.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声音.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加入WTO后,融人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突破、打开瓶颈,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打造"世界工厂"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使受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从1979—200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的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五年之后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失衡问题作出了论述与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的失衡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未来面对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