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淑銮 《新经济》2012,(14):54-55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身和心都能享受自由,变得比什么都重要。可是,谁说得清楚,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忙成这样儿?下班前,心血来潮,在聊天工具上吼一嗓子:不加班的,晚上去hunter。Hunter是一个清酒吧,就在猎人坊。据说,它有我这样的小资加二的青年喜欢的清静。"都去酒吧了,偏生又要人家清静。这不没事儿找茬么你?!"一个很爱听二人  相似文献   

2.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身和心都能享受自由,变得比什么都重要.可是,谁说得清楚,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忙成这样儿? 下班前,心血来潮,在聊天工具上吼一嗓子:不加班的,晚上去hunter.  相似文献   

3.
陈聪 《经济纵横》2009,(3):78-78
<正>昨天有一同事约晚上一起吃饭,说想推荐一位在美国念书的毕业生让我看看,顺便给他一些求职方面的建议。小伙子很精神,北京某名校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又到美国两所挺不错的大学各读了工科和文科硕士,举止谈吐也都很得体。聊了一阵后,我问他有什么方向。他说对我们公司挺感兴趣,行业前景好,管理规范,感觉进来后待遇会不错,学到的知识能用得上,又能有较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我说有道理,你本科毕业后在新华社办事处工作过,原来的领导现在变成大领导了,你有没有去他那  相似文献   

4.
医生的电话     
好长时间没跟医生打交道了,最近因为失眠,整天头昏脑涨,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的态度很和蔼,面带笑容地问我姓名、年龄,正当他拿笔在处方单上填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与对方说了几句客气话,大概是朋友约他晚上吃饭,他最后说了声谢谢、一定去之类的话就放下了电话。拿起笔刚写了几个字,电话又响了,他歉意地对我笑了笑又拿起电话,先是漫不经心地应酬几句,说着说着进入了状态,往椅背上一仰,与对方天南地北地侃了起来。好在我很有耐心,这次通话足有七八分钟,最后他戏谑地骂了一句,一边放下话筒,一边问我哪儿不舒服。我一边告诉医生自己…  相似文献   

5.
求生反应与速度竞争有两个人在树林里过夜,突然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其中的一个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反正我们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故事听起来有点无情,但竞争就是如此残酷。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  相似文献   

6.
金丹 《经济》2013,(9):184
这酒文化写着写着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不喝酒,仔细回想,喝得还不少呢,而且每次印象都很深刻。当年工作很忙,但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有天晚上忙完公事,叫上两个大姐,去单位边上的新疆馆子吃饭,大盘鸡、羊肉串的点上一堆,来几瓶啤酒,推杯换盏。她们知道我酒量不济,只分给了我一瓶,结果这一瓶就给我喝High了。吃  相似文献   

7.
姜波 《经济》2004,(9):82-83
果然,文章一出,有人欢乐有人愁。青岛啤酒和海信的老总一边看一边笑,而海尔却发难了。他们找到报社青岛记者站站长胡考绪,大发了一阵雷霆。胡站长问:“有什么失实的地方吗?”“失实嘛,倒是没有。可为什么那么写?什么‘如芒刺背’,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呀?” 我听了十分不快:“如果海尔有什么意见,请他们直接找我,我随时恭候。”不过,倒一直没有什么人来找我。几个月后,报社一位领导带了几个人去海尔商谈以广告换笔记本电脑事宜,海尔一位副总愤愤地说:“姜波一定是拿了人家的钱才那么写的。”我们领导严肃地告诉说:“姜波的人格在报社是…  相似文献   

8.
一年坐六十次飞机,每天接待八、九拨客人,吃饭通常只用十五分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教授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忙”和“快”.他每天工作的时间表从早晨六点排到夜晚十一、二点.可是,他却说:“计划从未完成过.”在北京大学畅春园的寓所内见到肖教授时,已是日暮时分,刚刚送走两位客人的肖灼基仍然精神矍烁,讲起话来毫无倦意.他说:“实践活动比理论研究对于我来说更有意义,因为创造历史比总结历史对于当代社会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领导人轻视学习 最近,两份报纸关于企业领导人轻视学习的报道,给企业和企业家敲了警钟。一是上海《解放日报》上《企业家在忙什么》的文章,主要是说,企业家忙了不该忙的事,忽视了学习,这很危险。所以,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召开的“迎接新世纪挑战研讨会”上,我专门讲了企业家要加强学习。过了几天,我又看到香港《文汇报》的一篇短文,是一位记者向四川、湖北的10家国企厂长经理做了调查。在回答“最近你在读什么书”时,有7人说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学习;在回答“你认为书本在企业管理中能起什么作用”时,有5人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抓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和一位年轻的朋友发生了一次争论。背景是: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为单位领导开小车的司机。前一天晚上他们几位年轻的司机朋友在一起吃饭、喝酒,折腾到了凌晨两点,其间,单位办公室主任来电话,要某位司机出车,说领导有急事。这位司机说,我喝了酒了。办公室主任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还是让这位司机出车了。  相似文献   

11.
颜夏 《经济》2006,(4):119-119
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老外看北京”,说的是一群外国友人对北京的所感所想。其中有个加拿大老兄很是有趣,因为看到北京公交车上的乘客通常是昏昏欲睡,于是提了一个怪可爱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北京人晚上都参加了一个通宵Party,所以早上起来都睡眠不足?”因为他是国际友人,所以我就不说什么了。  相似文献   

12.
这酒文化写着写着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不喝酒,仔细回想,喝得还不少呢,而且每次印象都很深刻.当年工作很忙,但意气风发,千劲十足,有天晚上忙完公事,叫上两个大姐,去单位边上的新疆馆子吃饭,大盘鸡、羊肉串的点上一堆,来几瓶啤酒,推杯换盏.她们知道我酒量不济,只分给了我一瓶,结果这一瓶就给我喝High了.吃完饭,我自己骑车回家,两个大姐回去接着加班.结果,我骑车的时候总是找倒车镜,找不到,心里还想,没喝多,你看开车多谨慎,还知道看倒车镜呢.不一会儿,下雨了,雨水让眼睛很模糊,我又想,雨刷怎么坏了,用手抹一把眼睛,暗想,还好能手动.到了天桥下面,看到很多行人避雨,我挺奇怪,这些人怎么都不走呢,我就这么在大雨中兴奋地骑了半个小时的车.回到家,换衣服,洗漱,看书,幸福的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找我的汽车,我才知道前一天晚上是喝多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第二个世界品牌是什么?有人说是海尔,有人说是联想,我说是CCTV.如果中国有一个全球品牌,那就是青岛啤酒."  相似文献   

14.
我说我想去定州,听的人问我是不是保定,那儿有什么可玩儿的?  相似文献   

15.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相似文献   

16.
人文知识分子之所以在今天好像越来越只能跟自己玩,是因为大家在存在方式上,已经远离人文知识了——人们在存在上,似乎已经不再需要他们. 前段时间,我参加过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论坛.会上,大家用各种术语演讲、交流,所谈的话题都比较高大上,但却让人搞不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坐在那里,听着各种抽象晦涩的术语,我突然有一种荒谬的感觉.这种论坛有什么意义?就是一个小圈子的人在自娱自乐吗?它跟大众,跟这个社会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谢劲松 《开放时代》2000,(9):103-107
比梅尔在他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与思想的传记性著作《海德格尔》中说:"我们不能通过他的生平来理解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平。"①在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同一个当时的普通人与纳粹的合作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话语,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某一行为。这吃惊,是因为对此迷惑。   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让人迷惑的到底是什么 ?是他为什么要与纳粹合作 ?是他的思想与纳粹的合作到底有什么关联 ?一个如此伟大的思想家难道也是一时糊涂才与纳粹合作 ? 政治理念与任职原因 海德格尔在 1933年 5月 27日接受了弗莱…  相似文献   

18.
兔子是聪明乖巧、讨人喜爱但胆小怕事的动物,可是,在十二属相的座次中却排在虎之后、龙之前,坐了第四把交椅。这是什么缘故呢?这里有个免、龙赛跑的故事。 正月初一那天早上,玉皇大帝在确定了鼠、牛的座次后,好不容易才把虎、龙争座次的风波平息了,正当他要宣布龙排到第四时,突然,不知从哪里跳出一只兔子,高声喊道:“陛下,陛下!慢点儿,我是百兽王的护卫,应当排在龙的前面!” 龙一听大怒,吼道:“小兔惠子,你有什么本事,敢与我苍龙相比!”兔子撒着三瓣嘴说:“比就比,谁怕你!”这话正中猪的心意,就说:“好!一言为定,你俩就比赛跑,请狗当裁判员…  相似文献   

19.
于洋 《商周刊》2012,(13):65-65
实际上,"丈母娘经济"无非是"婚房刚需"的代名词。电视剧《蜗居》中有一个片段,海萍为了攒钱买房,天天给苏淳吃挂面,苏淳终于受不了了,他说我强烈要求不吃挂面了,"我要吃方便面。"海萍一听笑了,而观众的心则碎了。若是有人问我,假若你结婚,你会准备什么?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是房子?因为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嫁女儿呀。  相似文献   

20.
议论爱情     
几乎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听“我爱你”三个字。然而,有的女人却是这般矛盾:既爱听“我爱你”,又怕听“我爱你”。爱听的是他心灵的呢喃,重复一千遍也醉心;怕听的是他嘴唇上的呓语,即使只一遍也惊恐——爱已转移,或已消亡,剩下的仅有欺骗。 女人呀,你能轻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