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学生群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在中国国家安全建构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并重,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经济安全与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构成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中国与美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对学生群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在中国国家安全建构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并重,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经济安全与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构成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中国与美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从SARS的全球流行到印度洋大海啸,从能源危机到美国"9.11"恐怖袭击,使国际上非传统安全变得日益突出.这与国际政治学讲的传统安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传统安全关注的对象和主体只是国家,而非传统安全关注的是多种主体,不只是国家,还包括个人、人类及我们生存的地球安全.这两种安全问题在解决危机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同,危机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大多数非传统安全问题是由传统安全问题逐渐演变而成;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外溢"的特点,这样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从安全环境和安全问题来看,两种安全问题彼此交叉、相互作用,各国政府和地区要协同合作,在制定和调整策略时应给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笪志刚 《东北之窗》2011,(10):16-16
也许我们要感谢日本处理核辐射的畏首畏尾,因为日本付出的惨痛代价,使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之大再次呈现在国际社会面前,给人们敲响了说不定就是最后末日的警钟。作为传统安全的火药桶、冷战后遗症的频发地、超越主权的边境地带,近年来东北亚区域合作出现了双边向多边演变、各国发展战略互动频繁,资源、物流和旅游合作升温的动向。与此同时,该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核能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这场地震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日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财产损失。日本周边国家从这次灾难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开始意识到全球治理当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一地震也引发全世界关于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思考。本文认为,日本地震海啸给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东亚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油安全集中体现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在传统安全的视角下,为保障石油安全,各国通常采取加强国际协调、结成政治和军事同盟、签定政府间协定、使石油的来源或出口多元化等策略;在非传统安全的视角下,石油安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与生态安全、社会安全都紧密相关。在实践中,应以综合安全观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多种手段来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理论冲击与困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从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威胁和安全手段四个方面对传统安全理论提出了挑战。然而 ,每个层面的冲击又都一定程度地带来了新的理论困惑。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并未从根本上否定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解释力 ,尽管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尊重国家主权和边界 ,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却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和边界为前提。因此 ,非传统安全问题必须与传统安全问题协调解决 ,国际安全研究应该强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10.
徐晓晨 《中国西部》2023,(5):108-119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共同缔造作为促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是实现社会安全治理、凝聚共同力量开展治理,进而建构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方式。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看,共同缔造通过共同利益奠基共同体的心理基础、以“五共”参与机制塑造整体性协作框架、以嵌套原生社会联系赋能制度机制、以愿景激励促推持久性共同行动。由此形成了以“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为支撑、以群众自我参与为基础、以共同安全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安全治理共同体。从治理效能看,共同缔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导向,在完善纵向到底的国家安全治理体制的同时,建构了社会安全自我治理的制度机制,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安全治理格局。以共同缔造建构社会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基层实践,为以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夯实总体国家安全的基层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1.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安全治理理论的缘起与演进,作者强调了安全治理概念的形成体现了安全从传统转向非传统、安全维护从管治转向治理的新趋势以及全球治理理论运用于各国实践的新趋向。从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角度,作者还分析了安全治理的能力特性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并通过对安全治理的不同模式(欧洲模式、拉美模式以及东盟模式)的逐一比较,进而考察了非传统的安全观念、思维模式及实践经验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作者对国家利益、安全内涵、安全指数以及对安全的维护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认识上的提升与拓展,强调作为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新范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即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并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治理的模式不仅是当代国际安全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式,也是中国非传统安全治理模式与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一种可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赵铎 《科学决策》2007,(2):34-36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 就安全观念而言,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都属于综合安全范畴,是综合安全概念的两个基本方面。相对于传统安全来说,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和影响更为多样和复杂。传统安全主要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政治安全问题,如国防问题、领土纠纷、主权问题、国家之问的军事态势等。这些问题事关民族、国家与政权的生死存亡,因而向来被认为是安全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是地区安全秩序的基础。东亚安全秩序处于不断建构的过程之中,国外学界存在各种不同的安全合作构想,这些构想可以类型化为三种模式之间的竞争:霸权秩序下的合作、均势秩序下的合作以及地区安全共同体。作者介绍了这些合作主张之间的差别,并对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分析和评价。作者认为,大部分学者的政策建议与其理论依据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比较可疑;东亚安全的研究者们需要更为谨慎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是当前国际政治结构性变化和国际安全新秩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区主义趋势加强的背景下 ,有越来越多的动力正在将地区内的国家安全利益连接在一起 ,并使它们具有了特殊的安全互动关系。安全的地区化意味着地区内国家间安全互动的情势既影响着全球安全的整体走向 ,也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主要环境、有层次的战略的重点 ,并决定了国家安全利益保障的程度。地区安全体系是由地区的秩序原则和国家间能力 (权力 )的分配状况所构成的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地区安全复合体、安全制度和安全共同体。目前 ,单一的世界安全秩序越来越不清晰和难以把握 ,多样性的地区安全秩序则不断涌现和明朗。总的来看 ,安全的地区化是国际安全的基础 ,而非障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观而言 ,在已经日趋成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 ,也没有关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独立理论框架。但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都对非传统安全予以了充分的关注 ,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 ,本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环境政治理论、批评理论和建构主义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非传统安全研究方面的理论贡献及其启示意义进行了研究 ,希望能对推动国内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提供若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新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在全球化浪潮和非传统安全的推动下,新安全观应运而生。中国的新安全观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实践中,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容应不断深化和丰富,而综合安全是当前的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共同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标,合作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哲 《北方经济》2021,(2):28-31
中蒙俄经济走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于保障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共同的利益追求与目标指向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非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但这一区域的发展仍受到不充分的政治互信、落后的制度建设、域外大国对本地区事务的干预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未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依靠三国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五通"原则,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新屏障,推动构建后疫情时代"新型周边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是地区安全秩序的基础。东亚安全秩序处于不断建构的过程之中,国外学界存在各种不同的安全合作构想,这些构想可以类型化为三种模式之间的竞争:霸权秩序下的合作、均势秩序下的合作以及地区安全共同体。作者介绍了这些合作主张之间的差别,并对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分析和评价。作者认为,大部分学者的政策建议与其理论依据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比较可疑;东亚安全的研究者们需要更为谨慎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是当前国际政治结构性变化和国际安全新秩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区主义趋势加强的背景下 ,有越来越多的动力正在将地区内的国家安全利益连接在一起 ,并使它们具有了特殊的安全互动关系。安全的地区化意味着地区内国家间安全互动的情势既影响着全球安全的整体走向 ,也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主要环境、有层次的战略的重点 ,并决定了国家安全利益保障的程度。地区安全体系是由地区的秩序原则和国家间能力 (权力 )的分配状况所构成的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地区安全复合体、安全制度和安全共同体。目前 ,单一的世界安全秩序越来越不清晰和难以把握 ,多样性的地区安全秩序则不断涌现和明朗。总的来看 ,安全的地区化是国际安全的基础 ,而非障碍。  相似文献   

20.
姚嘉 《特区经济》2009,(2):62-64
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次级贷款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使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走低,股市大幅跌荡,经济下滑明显,同时也通过全球金融传导机制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其影响到现在还在持续,再次成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典型事件。本文通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必须健全防范非传统安全金融威胁机制,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协调,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