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绣江南气象万千,《江南论坛》根深叶茂。捧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倒不是因为这本纪念册的精美设计,而是作为《江南论坛》的长期热心读者,作为《江南论坛》特约撰稿人,我从一些侧面见证了论坛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也见证了论坛人的忘我拼搏,见证了他们为 相似文献
2.
3.
当一册封面为蓝天白云背景下以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等建筑群为标志的上海浦东画面的2003年第一期《江南论坛》端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之时,我的心不禁为之怦然,——我们的《江南论坛》复刊已经整十个年头了。前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以论坛复刊十年而言,它仅是一棵“小树”,但追溯它诞生于上个世纪抗战烽火的三十年代,那么它该是一棵风华正茂的“青壮之树”。确切应该这样说,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江南论坛》,是一棵根深叶茂、生机无限的大树。余生也晚,没能赶上抗战的峥嵘岁月,却有幸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程,尤其有幸经历了… 相似文献
4.
《江南论坛》已经复刊10周年了,这是艰苦创业的10年,这是成果丰硕的10年。10年前,那是一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代。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公开发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展开,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新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那种兴奋,只有我们这些亲身经历的人才真正体会到。从无锡宣传思想战线来说,当时,迫切需要有一个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刊物,适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领导干部及宣传理论工作者阅读的刊物,用以宣传苏南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江南论坛》已复刊十年了。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之间,但对于《江南论坛》而言,这十年却是奋斗、进取、快马加鞭的三千六百个日夜。回眸1993年,我们记忆犹新,那正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黄金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已一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江、浙两省迅速感应,对发展战 相似文献
6.
为隆重纪念《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红旗出版社为本刊出版了《中国苏南发展研究》(黄胜平主编)一书,该书围绕总结、研究和宣传苏南发展而精心编选了论坛复刊十年来所发表的部分优秀经济文论,深受读者欢迎。现将该书的前言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复刊10年了,回眸10年历程,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我们走了一条“跨区域传播”之路。跨区域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媒体显现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规律。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传媒领域的一种反映。经济的全球性整合和区域性整合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必然要求文化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在经济整合、文化整合、社会整合的背景下,地区性传播如果囿于原来的一隅之地,既不能把本地信息传播到外地去,也不能使当地的受众认知外面精彩的世界,就会变得抱残守缺,封闭自锁。于是,一些地方性传媒不再孤守一地,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涵盖面,从而声名远扬,同时把越来越丰富的外部信息推介给本地的和外地的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8.
为了广泛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办好《江南论坛》这本区域性、综合性省级理论月刊,2002年12月17日,《江南论坛》杂志社和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在常州联合召开了《江南论坛》常州地区读者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江南论坛》社长总编辑兼黄胜平同志介绍了刊物发展过程。他说:《江南论坛》作为长三角七个重要城市党委宣传部门联合主办的一份区域性、综合性的理论月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刊姓“党”,因而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近几年来,《江南论坛》全力抓… 相似文献
9.
10.
本刊讯 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优秀经济期刊的《江南论坛》,新世纪将以新面貌 出现在读者面前,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为贴近实际并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 。在昨天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召开的《江南论坛》评刊改版座谈会上,来 自该市宣传、理论等部门的人士对《江南论坛》在过去几年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 定和高度的评价,对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局部改版方案表示了赞同。在信息传媒竞争激烈的态 势下,《江南论坛》兼顾党刊和学刊的双重功能,影响日益扩大。大家认为,改版后的《江 南论坛》要以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江南论坛》复刊10周年了。作为这份刊物的老朋友,我常常为它的覆盖面的拓宽和信息量的增加而高兴。《江南论坛》复刊于1993年,正值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的重大决策之后,又值邓小平南巡讲话一年后。此时,上海经济驶上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有力地拉动江、浙两省的经济整体提升。江、浙两省对发展策略作出调整,开始主动融入上海经济圈,相继提出依托上海,接受辐射,联动发展的省际发展政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有呼之欲出之势。历史上任何的经济变迁,总是呼唤文化上的策应和支持。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轮廓初现,江苏人尤其… 相似文献
13.
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我欣喜不已。经过十载峥嵘岁月,《江南论坛》已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它为江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南论坛》作为一本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复刊的。记得1993年初,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同志向市里呈送了关于要求复刊主办《江南论坛》的申请报告,我看过之后,感到很有必要,立即批阅上报,不久,此事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过问和支持。1993年10月,《江南论坛》经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欣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了,我感到非常高兴,经过数十载的风风雨雨,《江南论坛》终于成为一家在我省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区域性综合性省级理论刊物。在此,我向《江南论坛》十年来在区域性理论研究和宣传中取得的成绩表现热烈地祝贺。 我在无锡工作时间不长,虽然只有两年多,但无锡有很多人和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南论坛》便是其中之一。《江南论坛》虽然办在无锡,却不受行政区域的局限,主动开门办刊,覆盖了整个江南地区,是苏南和环太湖7市联办的区域性刊物。记得90年代初,我在镇江地区工作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江南论坛》。在扬中市委、省委工作时也经常阅读它。《江南论坛》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江南实际结合起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刊发了大量有份量的文章,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我每每受到启发。 到无锡工作后,我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江南论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复刊公开发行十年了,已经由一株菁菁幼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了。江南,不是行政区域,而是一个自然地域。顾名思义,它是长江以南地区,但并非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而是指苏南、浙北杭嘉湖地区,或者说指太湖流域,确切一点该是吴语区。江南,东濒太平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水乡泽国,沃野千里,盛产大米,素称“鱼米之乡”,又是丝绸之乡。自南北朝以来,江南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城市崛起,文化发达,获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为全国人民向往。由于江南的崛起晚于中原地区,封建统治比中原地区薄弱,因而,以手工业工场… 相似文献
19.
江南春早,气象万千。进入2003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等在抗战中创办的、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江南论坛》复刊10周年了。十年来,《江南论坛》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长三角腹地———苏南和环太湖诸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嘉兴、湖州等七市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组成的编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开门办刊,联合办刊,闯出了一条既依托政府支持,又立足市场办刊的新路。十年岁月里,论坛人高举革命前辈的旗帜,继承新四军的优良传统,筚路蓝缕,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