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媒业获得了长远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传媒集团。如何在群雄逐鹿、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传媒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卫视为例,探讨传媒企业生存之道,并站在品牌策略的角度分析,品牌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国际传媒领域资本运营风起云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传媒并购浪潮。与西方传媒业的大规模并购相对应,中国的传媒业是用集团化的方法来实现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以1996年1月中宣部批准《广州日报》作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为标志,由此拉开了一场以报业集团为先导、从中央到地方的传媒集团化浪潮的序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传媒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刘海平 《活力》2014,(15):49-49
在大传媒时代.诸多传媒运作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读者到受众.由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现代科技发展推动着传媒行业一步步走向成熟。传媒业不仅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已经深入地介入了大众生活。“原来的媒体是给人看的。现在的媒体不仅是要给人看。还要给人用”。从“看”到“用”,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传媒单位已经从单纯的信息提供商向集成式的大众服务平台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原来媒体眼中的受众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受”的概念,而是成为了左右传媒生态、决定传媒单位兴旺的衣食父母,是传媒的用户。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产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媒业收入出现下滑、传媒业融资受到冲击、传媒公司的股票市值或发行受到影响、新闻纸张价格居高不下等几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传媒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谋取发展的观点,即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媒体特性、资源结构、战略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寻找商机,努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杏 《中外管理》2007,(12):32-33
很多人都在预言:媒体,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于是,当众多海外乃至国内的企业家纷纷企图向传媒业渗透时,先观察一下“传媒大王”默多克的做法与想法,无疑是很必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媒业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传媒成败的“牛耳”。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是着眼向外,还是着手向内?不排除向外,但主要应下力激活内部人力资源。这样做,可以防止造成新的人才浪费,可以避免爆发恶性人才大战,从而有利于传媒业的和谐发展。那种过份“引进”、忽视“挖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走过艰难而漫长的申奥之路时,我们终于赢得了一次与世界进行“视窗对话”的机会,由于图像符号生动客观,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可以穿越语言障碍实现我们人类的沟通,因此借助电视来感受各类体育盛世激情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同时它也演变成一场体育传媒的争夺战。在现在商业化时代,中国体育传媒在各个方面都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地方传媒现在已经在夹缝中生存,那么地方传媒该如何排忧解难,他们将如何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怎样才能提高自身运行效果,又该怎样迎接各个体育传媒带来的挑战,到底该如何实现体育传媒的跨越式发展,如何进步,这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产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媒业收入出现下滑、传媒业融资受到冲击、传媒公司的股票市值或发行受到影响、新闻纸张价格居高不下等几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传媒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谋取发展的观点,即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媒体特性、资源结构、战略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寻找商机,努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媒产业收入管理还在起步阶段,本文系统综述了收入管理在传媒产业的运用和效果,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对比分析了中国传媒收入管理的情况,强调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业,收入管理是一项有效实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30日,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电商跑马圈地、盗版图书屡禁不绝的背景下,主营出书、卖书的凤凰传媒,以63.4倍市盈率的高科技卫星价登陆沪市主板。其44.79亿元的募集额,也成为A股市场上传统出版传媒业最大的一单IPO。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文化传媒业的“事业”属性逐渐褪去,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是其“产业”属性.对于刚刚进入市场化阶段的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而言,并购作为一种新新的发展方式,对传媒业来说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在日渐频繁的并购活动中,文化传媒业逐渐呈现出其特有的行业特点,但是同时它也面临向新媒体转型的困境,亟待寻求一条新的战略出路.本文以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分别采用文献检索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国内外学者有关并购战略的相关理论,对并购战略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再借助浙报传媒并购杭州边锋、上海浩方的案例,尝试分析浙报传媒的并购动因,从中总结它的并购战略,再通过分析其并购绩效来印证并购战略的重要性.在此次案例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  相似文献   

12.
孔奥 《企业活力》2005,(1):42-43
<正>一、新时期传媒产业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的重要性 传媒产业无形资产的经营是提升传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业,尤其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列入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转,没有形成自己的经营机制,更谈不上资本运作。近年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许多省、市的传媒机构纷纷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相应的传媒产业集团,有些传媒产业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快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西方媒体相比较,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发展更为快速,其成功案例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本文就美国的传媒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以我国传媒业现状和由此带来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30-31
10月9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集结了全球170家媒体,在北京高调主力世界媒体峰会。当看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共同社这些全球著名媒体巨头同席而坐、共议全球传媒业变革时.让人忍不住要问:中国下一个让世界吓一跳的行业会是传媒吗?  相似文献   

15.
传媒经济的性质与媒体集团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刚 《企业经济》2003,(12):117-118
2002年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题为《中国媒体: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传媒业已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烟草业之后的第四利税产业。”另据统计,中国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媒体,从1990年至1997年的广告收入增长率分别在46.23%、29.39%、53.83%、43.03%,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中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随着传媒业的蓬勃发展,集团化道路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本文从分析传媒经济的性质入手,论证集团化为传媒产业的必然选择,并结合企业集团化模式的有关理论,针对我国当前传媒产业集团化…  相似文献   

16.
刘斯嘉 《活力》2012,(12):189-189
传媒业新发展对人才出现新的需求;现代传媒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现代传媒人才成长路径。传媒业是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人才的培养是传媒增长的动力源。一个优秀的传媒创意能化为神奇,创造出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简言之,传媒人才是传媒业的核心资源,是创造无限增值空间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影视传媒艺术是深深依赖商业市场和科技资本而诞生的艺术,更是一种生产精神产品的文化样态。它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河北省的影视传媒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过程。表现为传播媒介上的承继与演进;对新兴媒介的兼容并蓄;形成事业性与产业性并存的双重属性,从而改善经营模式、拓展传播功能。与此同时,河北省传媒业也暴露出不足与隐忧,经研究比较,探寻出本省影视传媒与本土民间文化联姻结合的思路,并将其作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策略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8.
张博 《价值工程》2012,31(16):135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传媒业获得了长远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传媒集团。新闻工作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党的思想政治宣传的重任,具有舆论导向、监督作用,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面对着强大的跨国传媒集团的挑战,中国传媒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尽快做大做强,已是我国传媒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竞争对手间的博弈加剧,市场变局的不确定性加强,让中国的传媒业在2005年的岁末重新反思自己的未来2005年岁末,尽管有传媒发起的论坛、座谈不断,但在高朋满座,侃侃而谈的背后,还是有人听到了从传统媒体的肺腑中发出的“一声叹息”——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却在2005年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传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传媒市场,试图从这个巨大而繁荣的市场中赢得商业利益。面对着国际传媒巨头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的传媒业也已经主动参与到竞争中。但是,中外传媒业的实力差距明显,中国的传媒业还要从结构、品牌和人才等多方面强练内功,才能够确保在国际传媒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