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特定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认真分析把握保险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欲望,采取相应的产品营销策略,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险业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构建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可持续性消费的释义,引出保险消费应提倡可持续性。并且通过对我国保险消费现状的概况及缘由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促进保险消费的可持续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保险组合产品的迅速发展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一大亮点,其功能和作用超出了现有的普通保险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本文对保险组合产品的表现形式、保险组合产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保险组合产品与类似行为或现象的异同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指出保险组合产品在现实中容易诱发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从体育院校大学生对保险的认知、体育风险的应对、保险的购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体育院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与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老年人健康险市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于整个世界的保险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逆向选择给该市场的影响进行详尽的数理分析,并探求削弱逆向选择影响以期建立起中国的老年人健康保险市场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保险公司薪酬失衡与保险代理人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措辞激烈地怒批国有保险公司高管酬劳过高,内部差异过大。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保险公司薪酬失衡问题,这就是“保险代理人之谜”。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展业的主要力量,是整个保险业大厦的基础,对保险业的蓬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保险代理人却不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地位悬殊,并且进一步造成保险公司薪酬失衡。有鉴于此,解决薪酬失衡的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控制薪酬增长幅度,而应该进一步优化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迅速崛起。但是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行业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造成保险欺诈案件时有发生。保险欺诈不仅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扰乱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保险欺诈行为的防范与打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巨灾保险对于经济主体的风险防范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趋势下,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出现成为保险业界实施巨灾风险保险融资或转移巨灾风险提供了常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保险理论界在20年前曾就“保险究竟是一种什么商品”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然而多年来一直没有定论,保险劳务商品论和保险非劳务商品论这两种对立观点共存至今。保险劳务商品论和非劳务商品论的对立根源,在于前者立论出发点是保险公司职能的有用性,而后者是保险职能的有用性。劳务商品论的理论局限影响到保险实务和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保险的商品性是保险分配关系的实现形式,而保险并非劳务商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各种风险的偶然性和我国社会民众保险意识薄弱的现实,探讨了培养全社会的保险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保险业在近三十年的急速发展中积淀并遗留了诸多因粗放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诚信不良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究其原因,既有产品层面的信息不对称,又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全社会保险意识的缺失等。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大违规成本、创新管理体制的措施建议,以期联合企业、行业、政府的力量,共同构建完善的保险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保险实务中,依据什么样的原则,运用何种解释方法解释保险合同,直接关系到保险合同能否顺利履行以及保险合同纠纷是否能得到公正的解决。保险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格式合同,而不利解释原则又是保险合同解释的一个特殊原则。对于不利解释原则的具体适用,学界和司法界仍存在许多争议,而且有滥用的趋势?保险合同解释应该首先适用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然后适用不利解释原则,而且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还有一定的适用前提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以来,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老农保的对比、建立新农保的必要性、农民参保意愿、相关主体的筹资能力”等方面,这些研究对我国新农保的建立及全覆盖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尚存在某些不足,今后应在“财政保证机制、法律保障、新农保基金投资运营以及新农保与土地流转关系”等领域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被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大国际性银行高度关注,成为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后的第三大银行风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保险作为缓释和转移操作风险的有效工具,已得到银行业界认可。我国现有操作风险保险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保险的要求,准确量化操作风险,组织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十分必要。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联系,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操作风险保险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规避风险的途径,也为自己培育良好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大,人口老化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年金保险、长期看护保险商品的创新与发展,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存在老龄化保险市场份额偏小、税赋优惠诱因较低、保险需求开发不足、保险发生率评估信息缺乏等问题。应组建研发团队,推动保障型及年金保险商品施政计划;引进国外新型态保险商品,实施税赋优惠,重视风险评估在精算实务中的应用,强调信息披露,积极发展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于2009年修订并实施的新《保险法》,对保险相对人的权益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最大程度的关注,"保险消费者"的概念在保险法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体现出我国《保险法》在立法理念和保护范式选择上的分歧与争议。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此提出了肯定说、否定说和衡平说三种观点。本文认为,"保险消费者"概念的提出在当前特定背景下确有其积极意义,但将保险相对人的保护纳入消费者保护法制的轨道存在诸多问题,概念内涵上无法覆盖,权利构造上难以契合,法律精神上缺少共鸣,制度运行上易出现排异反应。无需完全摒弃现有的保险当事人利益衡平保护理论与制度,而在"保险消费者"概念下重塑保险相对人的保护范式。从根本而言,对于保险相对人权益的切实有效保护,仍应在保险法的制度框架中寻求。  相似文献   

17.
新保险法在1995年保险法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改,其中第12条保险利益条款的修改较大。通过对新旧保险法第12条的比较和理论分析发现,新保险法第12条对保险利益的主体、生效时间均区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作了不同的规定。从立法论视角看,对保险利益条款的这一修改使保险利益条款立法有了重大进步,反映了近年来保险法理论和实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国有保险、中资保险和外资(或合资)保险企业的规模经济作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四家保险公司均存在规模不经济,中资保险公司比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水平总体上要高.国有保险公司中,营业费用较高是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中资保险公司中,保费收入对营业费用有较高的规模经济,相比之下,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是现代保险立法的核心。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存在,我国保险消费者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因此,应通过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法律制度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加强以及惩处力度的加大来有效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