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油气钻井业务形成了三大石油集团油服公司主导、多家民营企业拓展壮大的竞争格局。各油服企业之间成本和效率存在巨大差异。国际油服公司在中国境内的业务为中国油服企业树立了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标杆。国企油服公司主要得益于来自母公司自有市场的保障,民营油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国际油服公司的高附加值业务占比较大。持续降本增效是未来钻井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转型是助力钻井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向深层、低渗透、非常规领域转移,中国钻井业务在管理机制、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与规模有效勘探开发需求不适应的问题日趋突出。中国企业钻井业务发展存在面对复杂勘探开发对象的技术适应性有待提升、缺乏合理的共享共赢机制、钻井企业高附加值业务比例偏低等主要问题。建议完善科技研发与应用机制,在非常规油气项目中建立互利共赢发展模式,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哈里伯顿放弃收购贝克休斯不久后,GE和贝克休斯两家公司达成了GE油气子公司与贝克休斯合并的意向,决定成立新的贝克休斯公司.GE将油气业务视为其未来收入的战略增长点,贝克休斯陷入经营困境,双方各取所需,强强结合.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业务组合包括钻完井、生产和中下游服务,服务范围从油气开采、运输到终端应用,是一家独特的全产业链油气服务公司.GE油气与贝克休斯只在人工举升和电缆测井业务线上有重叠,合并后对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并无显著改变,这有利于通过政府监管对合并的审核.该合并对行业发展的启示:1)完整的产业链与资产组合将成为油服业的一种发展趋势;2)油服巨头正试图以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引领行业的商业模式变革;3)甲乙方一体化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将成为国有油服公司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等国际油服公司积极求变、主动作为,纷纷确立新的战略定位和减排目标,在做强做优传统油服技术的基础上,将新能源业务领域作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坚持"技术为王"理念,逐步由传统油服公司向能源科技型公司转型发展。各公司坚信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方面发挥必要作用,一方面推广高效能低排放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提供传统油气业务减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前沿技术,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转型发展"双引擎"。从公司组织着手,三大油服公司利用技术优势,成立专门部门,在传统油服业务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整合现有业务,变更组织架构,在公司业务部门中增加新能源业务开发职能。转型发展方式包括:在传统油气技术服务领域对高效低碳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在传统优势技术领域联合其他公司"深耕细作";在新业务领域实行"拿来主义",快速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4.
以“交易费用”理论和“替代函数”理论为分析框架,认为中国石化现有的四级油气勘探开发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过高,导致替代净效益为负和管理粗放,建议向“油公司模式”改革:对现有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实施去纵向一体化(专业化)和“替代函数”管控.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为研究案例,提出去纵向一体化“油公司”改造与分立“油服公司”的实施策略和探索方案,为中国石化“油公司模式”改造提供组织创新样本.主要改造路径:去除采油气厂这一管理层级,将原有业务分拆重组为油气田公司与油服公司的组织业务结构.  相似文献   

5.
控制着全球上游资源的大型国家石油公司(NOC)和国际石油公司(IOC)为了更加专注于油气生产,改变了与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从以往的“低成本、快餐式”逐步转向“长期、总包式、一体化综合服务”.具有较高质量、安全、技术和人员标准的大型综合性油服公司成为他们的首选合作对象.这导致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日益向四大油服公司集中.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拥有庞大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和能力,但在市场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囿于体制机制弊端,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深入分析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1)彻底改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抱团取暖、形成合力;2)理顺内部结算,强化甲乙方战略合作关系;3)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实现真开放、真竞争.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在海外的发展整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实现了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且机遇多于挑战。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服务海外业务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针对海外油服项目的专项攻关不足,工程技术服务标准制约市场的拓展,技术相关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一体化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重要的比较优势;业务链完整,具备油气田勘探开发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特色技术、交付能力和成本管控结合,在不发达国家市场占据优势。建议:国家层面,推动建立相关法律与机制,加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与金融、税收政策的融合,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标准互认。企业层面,完善与“一带一路”市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研究制订“一带一路”上下游一体化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工程利器,提高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20世8970年代以前,为世界石油工业服务的都是传统的地球物理公司,70年代开始出现多用户业务,9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体化服务模式,进入21世纪,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型地球物理公司与石油公司结成了合作联盟。全球不同的地球物理公司有着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包括资料处理或解释技术服务的小型公司业务模式、传统地球物理公司业务模式、多用户单一业务地球物理公司业务模式和新型地球物理公司业务模式。新型地球物理公司注重一体化业务的协调发展,为石油公司提供油气田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双赢”。我国物探企业都属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业务模式目前均处于传统地球物理公司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母公司全球化油气开发对新技术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我国的地球物理公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重组,培育国际化新型地球物理公司,利用资本运作手段转变地球物理公司的经营模式,实现我国地球物理行业的公司制度升级。  相似文献   

8.
通用电气并购贝克休斯组建全球第二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新贝克休斯成为第一家被行业外集团跨界控制的巨头,油服行业第一次直面外部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特色技术的全方位冲击.新贝克休斯将自己定义为全世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领域数字化油气工业公司,统辖上游、中游、下游、工业和数字化五大业务板块,提供一体化油田产品、服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实现成本和风险最小化.其中,独立的数字化板块是新贝克休斯的最大创新点,引领油服行业加快迎接大数据时代.针对斯伦贝谢的横向一体化,新贝克休斯提出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石油天然气资源从前端生产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价值链,以全取胜,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中小型勘探开发公司,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以外的市场上与斯伦贝谢形成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9.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斯伦贝谢成为全球最优秀油服公司的关键因素.基于对石油工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油服行业的准确把握,斯伦贝谢抓住“专业化”和“一体化”两个核心,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建立了与商业模式相适应的管控模式,形成统一职能管理平台上的“业务-地域”矩阵式组织架构,保证资源配置效率和业务流程顺畅.成为行业领袖之后,斯伦贝谢通过管控模式转型积极推动行业商业模式变革,力图重塑行业结构和甲乙方合作关系.此外,斯伦贝谢善于利用并购整合机会,通过目标选择、交易实施和后续整合运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壮大规模实力.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2月,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油技服)组建成立,对所属工程技术企业以"战略管控+部分运营管控"模式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各成员企业在中油技服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服务保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生产经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全球能源转型、中低油价、油服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低碳绿色发展的强烈要求,中油技服存在着3大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公司发展已进入矛盾凸显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一体化专业协同亟待加强。物探业务、钻井业务、测井业务、海洋工程业务等中油技服各主要业务板块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都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和不断变革的管理模式,为提高中油技服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议中油技服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顶层设计;强化物探、测井业务的市场化发展;加强工程技术装备"制造+服务"业务;加大内部装备资源的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朱九成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1-46,126
2011年,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上游并购显现新的特点,中资背景的独立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连续成功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上游资产并投入运营.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型项目起步,采取谨慎稳妥的投资战略,以边际油田开发项目为重点;关注风险较低的滚动勘探和潜力较大的前缘勘探项目,特别是政治高敏感地区的项目;适度介入以页岩气、页岩油或致密油为主的非常规资源项目.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及油气行业环境为中国独立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依靠专业服务团队科学合理地筛选油气项目,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资产分布上互相补充,在项目运作上互相协同.  相似文献   

12.
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急剧增长.大多数低碳技术专利权归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有,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授权有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低碳技术开发和保护的力度.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非常规天然气技术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国际石油公司近几年开始加强专利布局.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对少,他们以并购作为获取低碳资源和低碳技术的主战略途径,并与技术领先公司合作,抢占发展先机.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来说,低碳技术价格高昂,引进成本不断增大.为此,国内石油公司可考虑常规天然气领域寻找机会并购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合作研发与自主创新双管齐下;在开展合作时,需确保合作对象拥有关键技术;充分运用低碳能源领域的专利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3.
冯保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16-19,109,110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炼油业务并购再度活跃,呈现西方综合性石油公司出售炼油业务、独立炼油商和新兴国家的石油公司购买,以及世界范围内炼油业务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这些调整背后的根本动机在于实施专业化经营、国际化运营和战略转移.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应审慎开展海外炼油业务并购,突出发展国内业务、积极搞好亚太中东地区的合资合作;重新认识综合性石油公司的特点,突出专业化优势;鼓励独立炼油商的发展,推动成品油资源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投资新热土:伊拉克库尔德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埃克森美孚不顾伊拉克中央政府的一再警告,参与投资了库尔德地区的6个勘探区块,事态发展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虽然伊拉克库尔德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油气资源争端仍未解决,但库尔德地区正日益成为新的投资的热点.多种因素吸引外国石油公司投资库尔德地区油气项目:1)库尔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2)对外合作模式更有吸引力;3)社会相对稳定;4)外国石油公司希望藉此迫使伊拉克中央政府改善投资环境;5)外国石油公司转变发展战略注重获取资源;6)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关系有所缓解,使外国公司看到了在库尔德投资的希望.在处理与库尔德地方政府争端的问题上,伊拉克中央政府可能持续执行“黑名单”政策,也可能放宽战后第四轮招标合同条款.在上述背景下,建议中国石油企业:1)积极关注国际石油公司撤离伊拉克南部大油田项目后的投资机会;2)关注库尔德地区的投资机会;3)采取措施应对伊拉克共享海水项目的一再延期;4)研究策略应对伊拉克严峻的油气投资环境;5)分散投资风险,寻求在风险较低国家的油气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5.
2016-2019年,中国城镇天然气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1%,但2019年增速明显下降。用气结构以工商业为主,交通用气占比逐年下降。大型城镇燃气企业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业链,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积极拓展增值业务。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将推进中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但"煤改气"政策将更趋稳健。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有利于城镇燃气企业延伸产业链,并促进天然气配售环节的公平竞争。终端市场监管日益严格,城镇燃气企业收益将受到较大影响。天然气与多能互补是未来城镇燃气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城镇燃气企业要深耕天然气销售业务,打造LNG全产业链,实施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marketing of B2B servi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academic enquiry.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scholars have contributed to building a robust body of scholarship on the role of services as an indispensable aspect of company’s strategic performance process. However, with digitization,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frameworks that can guide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nd strategic roadmaps for their B2B servi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 This position paper outlines an agenda and delineates issues in B2B service delivery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close the gap between service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ollabor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ervice capabilities for the industrial marketing space. More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and discuss the impact of 5 important trends shaping B2B services: 1) gamification, 2) personalization, 3) Mixed Reality (MR), 4) data visualization, and 5) privacy. On the basis of these, we will offer a number of specific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y industrial marketing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7.
How do firms select a supplier for an innovative component? Three literatures speak to this questio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focuses on the value of internalization, the literature o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on the value of past relationships, and the firm capabilities literature on the value of superior capabilities. Choosing a supplier means choosing a bundl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internal vs. external, amount of prior transactions, and capabilities—but no study has integrated all three characteristics,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trade‐offs involved either theoretically or managerially. I propose and test a model integrating all three factors, allow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trade‐offs involved. I find that when uncertainty is low, the decision is made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in technical capabilities. As uncertainty increases, prior relationships and a supplier being internal take on greater positive significance relative to the importance of technical capabilities. At extreme levels of uncertainty, the value of internal supply relationships becomes very high and past relationships lose their significance. While adherents of each literature have criticized the others for what they omit, this model moves beyond this mutual recrimination by incorporating the key concerns of each literature, setting the stage for future research that draws upon the strength of each. The model provides guidance for any situation where a firm must chose a partner under uncertainty. Lastly, it addresses the strategic question of how companies should organize in the long run to access the capabilities needed for competitive succes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快速换油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得到兴起发展,通常以专业快速更换润滑油液为主,辅以免拆清洗、更换轮胎等服务,普遍存在于美国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和地区,并以其专业、快速、经济、环保等特点深得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快速换油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拓展润滑油销售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比较中美两国快速换油行业,二者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消费环境、成本和技术环境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同.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民用轿车普及率的快速提高,汽车养护特别是快速换油业务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相关服务行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物探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处于“低谷期”,出现了新一轮“洗牌”.各大物探公司着眼于高端海上市场,大幅调整业务结构,剥离劣质资产,兼并收购符合其长期发展战略的技术公司,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行业内的合作不断加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传统的以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及油藏描述为核心的物探产业模式将转变为以数字油藏为中心,地震服务、地质研究、油藏监测为辅助手段的一体化的数字综合信息管理模式.未来陆上地震采集将更加强调设备的重要性.永久油藏监测技术(PRM)以及无源地震技术等将成为未来海上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一个资本纯流入大国正迅速转变成一个资本投资大国。近10年来,中国大部分对外投资是通过央企对外并购实现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风险再大也要坚定前行,但必须头脑清醒,战略明确,知己知彼,对自身的优劣和国内国际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虽然广阔,但亦荆棘密布,社会政治、货币汇率、自然灾害、企业投资决策以及经营管理等诸多风险如影相随。面对这些风险,即便是具有丰富国际运营经验的西方跨国公司也须如履薄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必须对文化整合、尊重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融入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们是能否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应该让中国得益,也应该让世界得益,只有让所有相关方得益的项目才是风险最小的项目。一个企业,不论多强大,都必须谋求合作多赢,必须有所畏惧、有所节制,才能走得长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