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2,(4):28-28
"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这个问题引发了银行高管和经济界人士的热议。银行高管否认银行暴利,认为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其实总体资产回报率并不高。"银行利润到底有多少?"去年底,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有时候利  相似文献   

2.
《商》2012,(4):28
"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这个问题引发了银行高管和经济界人士的热议。银行高管否认银行暴利,认为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其实总体资产回报率并不高。"银行利润到底有多少?"去年底,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有时候利  相似文献   

3.
"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确实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在北京举行的"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发言如是说。(12月4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商》2012,(4):22-22
日前,民生银行行长洪崎"银行利润太高"的一番感叹,又将中国银行业暴利的老问题推向了舆论中心。洪崎所言,的确道出了中国银行业实情。据15家上市银行公布的三季度财务报告,经营利润保持较快上升势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实现净利润6900亿元,同比增长31.6%,平均每天净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金融"只是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同时也是"润滑油"。它是依附于实体经济存在,同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今年两会期间,银行暴利问题引起争论,显得很热闹。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将矛头直指银行高利润,几位行长极力为银行辩护,认为银行利差不大。其实,银行家们更为关心的应该是银行的最终追求,即为什么办银行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35届亚行年会上,本刊记者与多年未见的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惊喜重逢.张行长还是那么热情、谦逊.只见他挤出包围的人群,特意上前跟记者握手、寒暄.在交谈中,张行长谈得最多的是银行的公司化改革,这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对他的采访便由此切入.  相似文献   

7.
6月下旬,"钱荒"来袭,许多银行全力投入"抢钱大战",送大米、送油、送手机等手段层出不穷。银行怎么会出现钱荒?由于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套利,今年央行不再托底干预市场波动,进而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枯竭甚至出现了违约,加上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使得资金市场利率飙升,导致大部分企业的贷款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借贷成本会更高。其实从前两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大量民营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而银行业却逆势而长,"暴利行业"、"利润高的不好意思说",企业与银行利润倒挂现象突出,舆论纷纷指责银行服务的高收费使得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明显提高,利润都被银行夺走,产生经济泡沫。习主席日前在武汉考察工作时强调:国家强大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日新月异,金融业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虚拟化情况愈来愈明显,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国的银行业也必须要尽快融入金融改革、创新与竞争的大潮之中,通过成本核算的全面管理控制,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宗旨,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全面成本管理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提高银行交易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鹏程 《中国市场》2012,(34):74-75
<正>烟台银行莱州支行成立于2009年7月,成立伊始,80%员工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此行长郭峰涛提出了"加强业务学习、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培训一结束,郭峰涛行长又提出每个正常的工作日下班后必须拿出2个小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业务学习,正是这种雷打不动的学习态度,莱州支行的员工综合业务水平大幅提高,在烟台银行近20多家直属支行业务比赛中获得团体第5名的优异成绩。支行张芳还获得"全市十佳服务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这也是莱州市金融系统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员工;烟台银行莱州支行也先后被莱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金融系统先进单位";被烟台市评为"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优质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