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卷首语     
《上海经济》2014,(10):2-2
"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维克多·雨果语)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如此。人们不难感知:一个城镇化的新潮正在中国奔涌。根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全析预测,中国城镇人口在2010-2030年将增加2.68亿,203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9.4亿左右。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人口老龄化、劳力成本增高和投资回报降低已经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倍受压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动机,而成本问题则涉及公共服务供给改革。2012年,麦肯锡做了一个名为《城市化的世界:城市与消费阶层的崛起》的报告。报告认为,从2010年到2030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将从6.3亿人增加到9.9亿人,占全球新增城镇人口的1/4。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城市化地区的准入门槛低、新增就业机会多,因而就农村人口的可介入性而言,半城市化地区更加容易,半城市化地区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向上的阶梯,将容纳新增的大部分转入城镇人口。这种规模巨大、强度剧烈的人口与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将迫使我国城镇体系、城乡结构及社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破题的关键,是要充分认清产业结构偏低是造成浙江城镇流动人口量大而质低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浙江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最近中国社科院一项研究成果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3%,名义上实现社会结构以城市为主的历史性跨越。而早在10年前,浙江就已经实现这一重大转变,2001年,浙江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常住人口比重的半壁江山,达到50.9%。2010年,浙江城镇化率更是提高至61.6%,高于全国平均1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4,(10):8-11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全析预测,中国城镇人口在2010-2030年将增加2.68亿,这个数字将是同时期全球城镇人口增加值的五分之一。203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9.4亿左右。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预计2040-2049年间中国城市居住人口会逐渐下降。省市地方官员已经设置了不同的城镇化目标,但流向城市的人会选择机会或工资更多的地方,不关心政府官员的偏好,因此地方城镇化目标很可能落空。全国各地的城镇化趋势会有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以广东为首)会出现最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从2010年到2030年增长超过11240万;中部地区以同时期7120万的增长紧随其后;东北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没那么快。文章《2030年的中国城市化》将为大家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敬请阅读。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1.3%,2012年又进一步提高到52.6%.这意味着"城市中国"已经来临,或者说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型社会. 所谓城市型社会,是相对于乡村型社会而言的,指的是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经济活动在城镇集中布局、城市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国际上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城市型社会,除了城镇人口这一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空间形态标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不仅是各级政府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文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也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当前国内城市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滞后,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如何测度城市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有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这是很有道理的。城市化是与产业革命相伴而生的。由于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英国的城市化开始得最早,城市化程度也一直领先。1801年,英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相当于我国1990年的水平,达到26%,城镇数量106座。1851年,其城镇人口比例已达45%,接近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城镇增至265座。进入19世纪,法、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 ,我国在加速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 ,由于历史的因素和人为的原因 ,压抑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1998年 ,全国非农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1.6 % ,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仅为30.4 % ,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极大地制约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 ,城市化的滞后更成为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知识与其他资源相比 ,具有非消耗性、可共享性、可传播性、非稀缺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结论认为,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并且总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后一个自然集聚的结果。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纵观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多是由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复杂,学术、思想领域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从2011年起,《上海国资》开设"思想"栏目,为各种思想、理论提供一个交流、争鸣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晓蓉 《发展》2005,(10):64-65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就是城市化,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这一历史性的进程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貌和结构。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问题这对城市化固有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工业文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矛盾的方式取决于行为主体所持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结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则为有效解决城市化的固有矛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一、城市化的本质内涵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工程师A·Serda 1867年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中.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实施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既是城市化发展本身客观规律的需要,又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碧芳 《特区经济》2005,(5):124-125
一、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人口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居住在农村占多数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占多数;该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农民被迫进入一个经济消费系统和意义评价系统,并且处于边缘的位置,随时有被抛出社会结构的可能,造成社会的断裂。农民要想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必须重建具有村庄社区生活特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能以消费和货币为意义标准,而是以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为标准,是一种消遣经济的生活方式,而非消费经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以每年1%的速度在提升,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原来主要以城镇人口为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暴露出了越来越显著的制度缺陷。如何扩大城镇社保覆盖面,怎样对9300多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实施社会保障已成为制度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障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老年人群属于需要社会关护的弱势群体,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将占到社会总人口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亿农民将告别农业、告别农村、成为城市人口,这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这种变迁使得村落文明的衰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由此而生,其规模也随之迅速的扩大.失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本文认为,失地农民从传统的村落社会进入城市文明,他们的社会资本状态也随生活场域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资本向现代型社会资本的转化和重构.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分析,探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成为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据报道,2006年中国全国城镇人口5.7706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工作》2002,(3):38-41
根据大部分专家学的共识,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进程。与这种经济结梅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次重大的转折,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主导价值观在自身的逻辑嬗变中逐渐完善。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嬗变轨迹总的来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反思和调整,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和变革,2000年以后的延伸、深化以及当前的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