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速放缓阶段,各国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并继而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在全球兴起。这场革命在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并将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岁末回眸     
岁末年终,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世界经济形势走势烟波诡异,然而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先后实行“双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密集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4万亿元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家电下乡等,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下半年,当中国经济还在奥运效应的刺激下高歌猛进之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全球,并波及中国.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科技部积极行动起来,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主线,从高新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提升、重点产业的振兴,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程序。人力资源投资是指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金投入,研究人力资源投资与人力资源会计非常必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投资与人力资源会计,对我国经济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引发了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也给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对欧投资的超常增长并不是金融危机以来才发生的;欧债危机虽给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障碍和风险。因此,要继续扩大对欧直接投资,就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厘清存在的障碍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欧盟内部不同的区域市场和行业进行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购买了中国公司的股票后,就没打算把它们卖出去。我可爱的女儿现在5岁,我打算在她55岁的时候。再考虑要不要把这些股票卖出去 下次危机一定是货币的危机,只是出现危机的货币究竟是美元.英镑还是其他,不好说。而且这个危机在未来2—5年就会出现 在目前这个经济不景气时期,投资实体性资产要比投资股票好一些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使我们认识到,金融业应该以服务经济为标准,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此次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投资机会并且给中国的改革带来了促进力量,我们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让农村能有充分的资金获取渠道进行农村的建设。次贷危机也会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被动与主动的优化,从而达到稳定健康的经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也加快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实现"保增长、促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何毅 《价格月刊》2010,(2):62-64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大危机。尽管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中介的结构升级、加快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调整、强化政府部门对股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制建设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扩展为世界经济危机,现在许多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和解决眼前的问题上,改革创新却被搁置一旁。在当前,面对危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举措,在深化改革中化解危机,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复苏。因此如何利用改革创新来化解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号下,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的实体经济,全球的经济陷入衰退局面、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投资萎缩,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等.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对策,如努力扩大内需以对冲外需骤减带来的压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的“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虽已率先走上复苏,但发展前景仍不够乐观,经济转型压力凸现,主要体现在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筹措困难,造成投资失误与财务状况恶化等方面,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应对后危机时代,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与能力建设,加快扭转中小企业粗放管理局面。同时,应科学投资,适时扩展;注重积累,合理分配收益;有效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营运资剑吏用效率,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休闲产业在拉动城市消费、扩大就业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上海经济结构的特点及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上海休闲产业升级应采取的对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休闲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上海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休闲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5.
赵静  贾建华 《价格月刊》2009,(11):53-55,5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受此影响,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2008年9月以来,国内外钢材市场萎缩,价格急剧下跌,钢厂库存大量增加,全行业陷入亏损,形势十分严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眼于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钢铁产业的复苏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经济逐步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投资的目标转向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连年增长的高势头.本文运用EVIEW5.0对1985-200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次贷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角度八手,分析次贷危机下国际投资的新局势,并提出中国在次贷危机背景下引进外资的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 《商场现代化》2010,(14):121-122
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全球及各国和地区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我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中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国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在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6,(3)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公共危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公共危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带来心理恐慌和社会混乱。对于政府而言,公共危机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处理得当,便为自身形象塑造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但处理不当,不仅失民心,甚至失天下,所以政府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自身形象、提高化解公共危机的能力是政府面临的巨大考验。本文从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塑造的概念入手,提出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大国,我国把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集中在投资和净出口上面。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经非常微弱。因此着力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和以后工作任务的重心。所谓的内需,即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部分。我国内需不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及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分析造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政府释放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对经济衰减的信号.物流行业作为数字经济下发展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沿着"新基建"投资方向将迎来更全面的发展.新基建项目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流通产业集聚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归分析模型,运用衡量产业集聚的基尼系数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流通产业的集聚影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