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9,(27):34-34
国际能源机构(Intemational Energy Agency)30日预测称,这场数十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将会抑制未来多年的石油需求。它大幅下调了对世界石油消费量的预测,并称,供应紧缺的威胁已经消退。  相似文献   

2.
岳萍 《中亚信息》2004,(11):40-40
记从阿斯塔纳获悉,根据哈萨克斯坦经济与预算部的预测,哈萨克斯坦计划在2005年开采5900万t石油和凝析油,其中5090万t石油和凝析油将用于出口。  相似文献   

3.
张勤  杨孝青 《科技和产业》2008,8(4):10-13,33
石油供应安全是确保国家经济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来构建石油安全的有效屏障。  相似文献   

4.
由于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减少石油消费量以及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因投资减少和故障造成油田关闭而停止增加石油供应量,国际能源署(IEA)13日第7个月削减了其对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2002~2003年,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能源需求量大增。2003年,世界每天石油需求量较上年增加140万桶,是2000~2002年平均新增水平的两倍以上。而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每日增加约27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5~2006年之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为2.5%,这个速度超出了石油供应增长量的预计,也超出了全球原油炼制能力的预计。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5,(36):32-33
【俄罗斯《独立报》8月4日】中国今年对石油的需求将增长6%,总量达到3.18亿吨,而本国石油开采量大约增长3%,总产量为1.83亿吨。这是中国国务院发展问题研究中心昨天公布的预测。中国大约1.3亿吨的石油需求缺口不得不靠进口来弥补。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33):34-34
德意志银行近日公布对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指出,受强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影响,到2010年,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30万桶,比2005年增长37%,也比2000年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大,石油贸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在简述我国石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提高国内供给能力,适当控制国内需求和适度进口;2、建立以中东为主的多元化进口原油格局;3、建立石油储备,有效抵御各类政治经济风险;4、深化国有石油公司改革,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石油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急剧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进口石油6941万吨,2003年为9102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攀升至1.2272亿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吨至6.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4.3亿吨。可以说,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7):28-29
[路透社6月23日]美国能源部情报局预测,尽管油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石油的消费量,但到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激增37%,由目前的日均近8600万桶增加到118亿桶。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7,(25):33-33
国际能源机构(IEA)12日发表的最新月度报告预计,2007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10万桶,比5月的预测上调42万桶。  相似文献   

12.
维嘉 《中亚信息》2006,(2):14-16
据土库曼斯坦国营里海开发公司预测,2010年其里海陆架石油开采量将达到2000万t,天然气将达到50亿m^3;2015年石油开采量将增加到3000万t,天然气将增加到300亿m^3。到2020年开发土库曼斯坦海上石油的投资将达到250亿美元,大部分来自外国投资商。  相似文献   

13.
刘杉珊 《中国经贸》2005,(12):65-67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15.
谷维 《中亚信息》2005,(9):44-44
据欧佩克专家预测,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到2030年可能枯竭,并预言哈国届时会出现能源危机。但是,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可保证本国市场75年的需求。仅仅是已探明的里海石油储量就达1亿t,而且只有30%的石油产白海上油井。此外,陆上油田至少可以开采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弥补石油缺口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实施了石油进口战略。近年来,石油进口的增长导致了我国石油依存度上升。过度集中的进口来源、较小的优质原油进口国选择空间、石油资源后劲不足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重视石油储备、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7.
熊启滨 《北方经济》2005,(12):53-54
一、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进口石油数量逐年攀升,2004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目前,全国石油总消费量约3.1亿吨,其中,已有近一半依赖进口。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分别位于1.56-1.87亿吨和1.35-2.20亿吨区间;而同时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会分别达到3.35-3.68亿吨和4.30-5.50亿吨区间,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进口石油中有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寻求安全的石油供应通道,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中哈石油管道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结构调整信息》2004,(3):39-39
据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近日发表的报告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200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19.
国际能源组织(IEA)10个月来首度调高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反映经济衰退已见缓和。IEA最新月报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为每天833万桶,增加12万桶,主要由美国及中国需求带动。报告亦称全球石油消耗将较去年收缩2.9%,创1981年来最大跌势。  相似文献   

20.
1月6日,由印度主办的“亚洲主要石油供应国与消费国部长级圆桌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这是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首次举行石油峰会,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等8个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机构和国际能源论坛的高级官员出席了会议。这次亚洲石油峰会的主旨是,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通过加强地区性合作,确保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达到促进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