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基于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功能与效力.针对我国当前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立法思考。以求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探寻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2.
由于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将对现实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物权法的立法已成为我国法律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动产物权及不动产登记制度因其在物权法的重要地位更是引人关注。通过各国(地区)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公证制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公证制度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物权法应引入不动产变动公证制度,以弥补现有物权法草案中没有吸取大陆法系国家不动产变动公证制度的缺撼。  相似文献   

3.
预告登记对应于本登记,在本登记之前,即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效力,成为债权之间的桥梁,保护了己订立合同却暂时难以进行本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受让人的利益,填补了债权与物权之间的空隙,使民法的体系得以顺畅发挥功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登记模式,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物权制度,尽管如此,由于立法背景不同,各国的预告登记制度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其中尤以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义物权的对立.鉴于此,应设立一种制度:物权虽经登记,但经真正权利人证明登记的名义物权不具有正当性,则其应获得实际物权,名义物权人和实际物权人理应重归统一.应允许司法者运用合理司法裁量权以使实际物权人获得司法审查的最终救济路径,从而填补物权法规则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预告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受让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当前一个观点认为预告登记亦可保障预售商品房购买人(预购人)于将来取得房屋所有权,但笔者在对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及其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预告登记并不适用于预购人之请求权的保障,其理由为:一、在预售商品房中,缺失预告登记所必须的不动产登记簿;二、在预售商品房中,预购人之请求权不能成为预告登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登记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不动产物权之一,其物权变动方式却与一般的物权变动方式迥然不同。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不同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不同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定中国物权法是当前中国完善民事立法的重要步骤之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是合法财产一体保护,在物权变规则中,应确立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并重构一个统一的,与行政管理权脱铯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建立我国的让与担保,浮动担保及曲权制度,增加交易,融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不动产物权的一种公示方法,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审查权限或"审查能力"的限制,不动产登记也不能保证债权行为的有效性。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德国、法国和瑞士等国采取的措施是,将公证制度引入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公证机构依其性质,较适合承担登记实质审查的工作,而登记机关只需担负形式审查任务。公证机构和登记机关协调运行,共同保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新颁布的《物权法》上一项重要的物权变动原则,明确了该制度的适用从动产领域扩展到不动产领域。本文以传统民法法理为索引,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物权行为等角度分析,针对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的特殊性,确立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相对人相比选择善意取得制度更具操作性,能够使物权的权属关系更加透明,进一步完善不动产交易安全体系,保障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0.
预告登记制度是指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关于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预告登记兼具物权和债券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不动产征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在立法思想上对私人财产权的轻视,导致征收过程中,不动产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受到合理保护。该文从物权角度对现行征收补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通过对国内外征收补偿范围横向比较的研究,进一步梳理国内不动产征收补偿范围的结构,最后建立以物权为核心的征收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房地产税以评估值征收的计税依据确立了价值核心的税基立法体系,从评估主导权视角解读房地产价值评估机制,对新税施行的立法规范、价值评估效力、产权登记制度、评税体系等要素进行梳理,形成了实现房地产市场活动合理调控的税制思考,并从新房地产税征管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立法因应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解决我国物业税“空转实”难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空转”物业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评估价的70%,而“房产评估价”与房产的房龄、朝向、装修状况、周边设施等多个因素相关,致使评估工作复杂,税收的公平与效率难以体现。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房产原值”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为“空转”物业税计税依据的全新观点,并从税收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商业地产项目通常采取分割产权出售的做法,这直接影响后续的统一经营管理.所以有必要在开发商分割出售的成因中,分析商业地产项目产权分割与统一经营整合过程中的运作模式、执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日渐升温,许多城市出现房地产投机行为严重的现象,造成房价的不断上涨。文章利用西安市房地产市场2006-2011年的月度统计数据,测算出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度为0.322,反映出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投机泡沫。因此,建议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通过开征物业税和增加保障性住房等措施来抑制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房产税改革伴随着在重庆和上海两地的试点实施,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房产税征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加快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从宏观调控工具向完备的制度体系转变。通过分析房产税的税制设计、必要性及当前的改革难点,提出了房产税改革应遵循的基本方向和相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税是对不动产产权的征税,产权保护是不动产税制良好运行的法律基础.由于我国目前不动产产权格局是城乡二元结构、房地二元结构和城市多种产权性质的房产并立.致使房地产市场滞留多种产权问题.因此,不动产税的开征是产权保护工作中的推进器,而产权保护则为不动产税的开征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投资过热引起,土地违法批租又是房地产过热的源头。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地方政府难以同中央政府有关把好土地关的政策相协调。而实行土地年租制则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使财权事权相对应,加强规划和行政立法,是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细则,再次提升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也是十年内第九次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该细则中重要的涉税措施是对二手房交易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由于政策出台没有更详细的征税办法跟进,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其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物业税"内涵的准确把握及其改革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其税制设计."物业税"指的应是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而不是合并房地产各环节税费而形成的一个新税种;我国当前"物业税"的改革目标应是完善现行房地产税,并使其成为理想的地方税种;对我国"物业税"税制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